2)第22章 国务委员会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解决这三个问题?”

  朱由检思索了一阵,才对着黄立极说道:“就朕看来,想要解决第二、第三个问题,就必须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就如行军作战一般,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地方官员若是不能同朝廷中枢保持一致,那么即便中枢颁发的政策再好,下面没有人去执行,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若是朝廷中枢制定的政策不切实际,却又听不进地方官员中肯的意见,最后弄得地方天怒人怨,则中枢的威严又如何保存下去呢?

  以今日大明的朝廷中枢和地方关系为例,这京城九门之内,朝廷中枢的命令可谓令行禁止,只要颁发政策必然就能百分百落实下去。

  但是出了九门之外,京畿百里之内,大概中枢的命令能落实百分之九十就不错了。若是在黄河以北,太行以东,则大约还能落下百分之八十。

  山东、河南、淮河以北的区域,大约就剩下百分之七十。陕西、山西和长江淮河之间的区域,大约还有百分之六十。

  长江以南数省和苏松、南京地区,能够落实五成的朝廷命令,就已经算是忠诚可靠了。至于西南和云贵、广西等地,他们还承认自己是大明的一部分,不出来闹事,朕觉得朝廷都要拍着额头庆祝了。

  之所以朝廷中枢和地方关系会变成眼下的局面,朕以为除了先生刚刚说的那些弊端之外,主要还在于中枢官员的权力过大,而地方官员的权力过小;也在于中枢官员的权力过小,而地方官员的权力过大有关。

  若是想要解决中枢和地方存在的矛盾,我们必须要集权,又必须要放权。”

  黄立极有些被崇祯的话语绕糊涂了,他不由插嘴问道:“陛下所言的权力过大过小,是什么意思?这集权和放权又是什么来由?”

  看了不明所以的黄立极一眼,朱由检连忙解释道:“朕刚刚说的中枢官员权力过大,而地方官员的权力过小,这是指执行权力。

  按照今日大明官僚体系的规则,一件事应当怎么去做,做到何种程度,只有朝廷中枢才有制定标准的权力。如果地方官员没有得到中枢的认可,做成了未必有功,但是做差了必定有过。

  所以大多数地方官员都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朝廷政策到了他们手中,不过贴一贴告示,召集一下当地士绅传一传朝廷命令。很少有人会去主动督促朝廷政策的落实,免得吃力不讨好,得罪了地方士绅给自己一个恶评。

  而朕说的,中枢官员的权力过小,地方官员的权力过大,这指的是决策权力。今日之大明官场有一个恶习,言官以斥责皇帝邀名,地方官员以反对朝廷政令为廉吏。越是低阶的官员,越以批判朝政为敢言之清流。

  如此下去,朝廷之政令如何布施四方?中枢当道如何治理国事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