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7章 治西南之策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状况下,搞一刀切的刀枪入库和马放南山的于民休息政策,朝廷在明面上的支出看起来是节约下来了,但是贵州和四川两地的战争经济,马上就运转不下去了。

  从平息奢安之乱中锻炼出来的几只西南军队,在朝廷削减军费的状况下,很快就会退回到战乱之前的无能状态,而那些经历过战火锻炼的士兵,在生活无着的状况下,必然会成为当地的土匪流贼。

  这么一来,西南虽然平定了土司之乱,但是朝廷也相当于失去了对于贵州和四川两地的社会控制能力。更不用提,各地的军头看到西南平乱的结局之后,养贼自重的心思就更浓厚了。

  朱由检很是希望,总参谋部这边能够站出来反驳内阁的意见,但是孙承宗和茅元仪两人在与民休息的大义面前,显然有些踌躇难言。他们不赞成完全解散西南新招募的新军,但是也不敢直接否定,取消对于西南诸军补贴的意见。

  孙、茅两人的态度,使得内阁诸臣的意见在这场讨论中占据了上风。朱由检在心里叹了口气,他正想说些什么,不过他的目光突然扫到了,站在朝臣下手沉默不语的朱燮元、秦良玉两人,于是话到口边又改口说道。

  “好了,大家也不必再争吵下去了。对于西南局势最为清楚的,不是朱总督和忠贞侯吗?不如我们就听听他们两人的意见,看看他们对于西南战后的治理有什么想法?朱总督你先上前来说说吧。”

  一直低头不语的朱燮元,并不想加入到这场争论当中去。按照大明的政治传统,像他这样手握地方军政大权的文臣,是最受朝廷和皇帝猜忌的对象。

  在朝廷没有收回他头上的五省总督头衔之前,他现在提出的任何建议,都有可能被视为向朝廷和皇帝邀功请赏的举动。已经六十多岁的他,自然不想在人生最后的关头给自己找不自在。

  而他来京城虽然还不到一日,但是朝堂上的文官们想要压制武臣抬头的风声,已经传入到了他的耳中。

  此前朝臣们对于皇帝兴建军校、新军持有容忍态度,一是因为新帝登基时,朝中党争的激烈,他们在某些方面只能服从于皇帝的意思,避免皇帝彻底倒向政敌。

  二是后金国势越来越强盛,在辽东几乎无可抵御,除了一道残破的宁锦防线和山海关外,京城北面已经再无可靠的屏障。

  这种状况之下,为了维护京城内自家的安危,兴办一只强军可以说也是京城上下官吏的共识。只不过,大家争的是这只新军掌握在谁手中而已。

  崇祯摒弃了由内监勋贵单独掌军的传统,设立军校和总参谋部,让孙承宗等文臣统领操练新军,消除了一部分文官们的戒心,算是赢得了最大的共识,新军也才能顺利编练出来。

  但是随着皇帝亲征蓟州,初步炼成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