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5章 粮食困境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稻棉的,也是三七开而已。

  因此,臣以为,想要保证南方粮食的产量,光是保护粮价是不够的,还需要打击生丝的价格,让这些南方农户们觉得种植桑树无利可图才行…”

  霍维华的建议虽然颇有道理,但是崇祯却没有表态。毕竟现在生丝贸易正是内务府最大的进项,而郑芝龙等海商及南方的士绅也不会放弃来自于生丝贸易的利润。

  不过郭允厚、笪继良两人提出的,恢复北方农业生产,在眼下气候不利的状态下,以杂粮取代小麦成为北方的粮食主项,还是被崇祯听进去了。原本已经在各地有些基础的玉米、土豆、红薯种植,成为了崇祯四年推广的北方粮食主要种植作物。

  而在京城的另一边,户部官员们终于听到了关于柬埔寨的粮食发展计划,于是郭允厚、笪继良等户部官员立刻上书崇祯,认为这个驻扎于柬埔寨的经济发展计划署,应当由户部派出官员进行管理才是。

  此前争吵的昏天黑地的礼部和总理衙门,在户部官员发出了异议之后,迅速达成了和解。决定了双方共同委派官员管理,这个驻扎于柬埔寨的经济发展计划署。

  前来京城向大明输诚的柬埔寨各方使者,也在礼部和总理衙门的共同压迫下,终于认同了大明对他们的调解方案。

  柬埔寨的王位归属于波尼.奴,乌迭亲王拥有王国摄政的权力,吉.哲塔二世的儿子拥有王位的继承权。三方要在大明使者的见证下起誓,互相再不攻击。

  为了保证柬埔寨不发生内乱,大明将会在柬埔寨的王都乌东设立一个衙门,以调节三方之间出现的矛盾。对三方势力的划分进行确认,以防止三方出现新的矛盾。

  柬埔寨国内的三方代表还向大明进行了宣誓,表示他们只服从于大明一个宗主国,任何向外援引其他势力进入柬埔寨的行为,都将会受到上天和大明的惩罚。

  柬埔寨三方使者在京城掀起的波涛,在礼部和总理衙门的压制下,终于趋向于平静了。唯一感到失落的,还是无法插手的户部官员。在六部权责日趋分明的今日,谁能够扩大手中的权力,都能为本部门牟取不小的利益,这也是户部官员感到遗憾的缘由。

  而在进入了三月之后,由英国公亲自主持侦办的勋戚谋逆一案,也渐渐进入了尾声。这些不愿意自己生活中出现任何变动,只是一心想要把现在的爵位、财富和生活方式传承下去的勋戚们,遇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波折。

  在崇祯此前的数次改革下,稍稍有些能力的勋戚们,都已经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缩小手中的土地面积,将这些土地资本转化成了实业资本,从而获得了比地租更高的利益。

  但也有那么一些勋贵,他们除了兼并土地,向庄户收取田租之外,就完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