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5章 鸽信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空中猛禽甚多。我就是担心它们折在了哪只贪嘴的厌物口中,坏了皇上的大事。我还是觉得,老老实实的让人把消息传回去,比用这些活物靠谱…”

  对于掌柜的话语,这名伙计也只能翻了翻白眼,随即说道:“掌柜的,我把这里收拾了,就去前面柜上了,您还有什么其他吩咐不…”

  沈阳到锦州城400余里,商队便是以每日八十里的速度前进,也需要将近五日功夫。不过这两只信鸽只花了6个多小时便回到了锦州的鸽笼内,负责管理鸽笼的人员离开上前将鸽书取下,并给予了清水和食物。

  半个小时之后,从鸽书上翻译出内容的锦衣卫重新整理出了一封文书,然后派人骑马传往京城。而那两封鸽书重新封闭在了黄铜管内,绑在了另外两羽鸽子身上飞向了京城。

  16个小时之后,这两羽鸽子也成功抵达了北京内城的一所大宅内。鸽子身上携带的铜管很快就送到了宅邸的主人张万钟手里,此时已经差不多是第二日早上了。而骑马报信者,此时还远没到山海关呢。

  张万钟,字扣之,虽然年近40,但平日里保养得当,望之犹如30出头,可谓是风度翩翩。他是山东邹平县人氏,也是官宦名门之后。祖父张元,进士出身,官至佥都御史、河南巡抚。父亲张延登,进士出身,现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虽然家学渊博,但到了张万钟这里就出了一些偏差,他不爱四书五经,却非常喜欢那些杂学,特别是养鸽子和养马。因此都快四十了也仅仅只是一名贡生而已。

  唐宋时文人雅士就已经开始蓄养鸽子,到了明代养鸽之风更是大涨。不过明人养鸽并没有把信鸽和观赏鸽分开。明人即把鸽子看做一种观赏性的宠物,也常常利用鸽子的习性用来传递家书。

  大明正统年间,就有文人记载,淮阴有人在自家屋顶捡到了一只极为疲惫的鸽子,观看鸽子脚上用油纸包裹的信件,发觉这只鸽子是三日前从北京放出的。北京到淮阴七百多公里,这只鸽子只花了三日时间,可见这只鸽子已经很接近于专业的信鸽了。

  当然明人啧啧称奇的趣闻,对于崇祯来说并不以为然。在没有无线电波的时代,信鸽是远距离传递信息最快的方式了,但专业的信鸽可不是随便找几对鸽子就能充任的。品种、血统和专业的训练,是培育出专业信鸽不可或缺的条件。

  不过在这个时代培育出一些专业信鸽倒也并不是那么艰难,因为南方的赛鸽会,特别是广东的各种赛鸽会、飞鸽会、白鸽会,已经为挑选出合用的种鸽和养育鸽子的人员打好了物资基础。

  比如佛山的放鸽会,就有三场比赛,从清远东临寺飞回佛山,从飞来寺飞回佛山,从横石驿飞回佛山,最远的距离就超过了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