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7章 年轻人的时代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问道:“感谢陛下的庇护,我一定会慎重考虑您的意见的。

  能够见到陛下是我的荣幸,不过我更希望知道陛下能够给我一份怎么样的工作,能否留给我一些个人时间,让我作一些感兴趣的研究?”

  朱由检微笑着回道:“您从欧洲远道而来,我觉得您没必要立刻进入工作状态,而是先看看我国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了解下我国在这方面和欧洲之间的差异,然后帮助我们找出一些问题来。比起科学成果,我更希望有一套研究科学的有效制度,这能够让我们集中更多的人力资源并有效的发挥出来…”

  皇帝对于西洋学者伽利略的尊重,甚至亲自作为向导,带领他参观了皇家科学院、燕京大学和钟楼内的崇祯大摆等等地方,其实并不被科学院的院士所理解。耶稣会会士虽然知道伽利略的学识,但作为教廷的属下,他们很难接受伽利略一来就位居于他们之上的结果。

  而中国的院士们对于伽利略的学问所知不多,自然更难以接受,皇帝敬重他甚至超过了整个皇家科学院,这简直有些伤他们自尊了。

  因此,科学院的院士们,曾经一度跑去同徐光启交涉,认为不应该就这么轻易的把科学院院士的资格颁发给伽利略,起码也要对他进行一场考试云云。

  看到众人都是这个态度,徐光启不由跑去向皇帝请示了一番。虽然朱由检并不认为伽利略需要进行什么考试,但也不愿意双方的矛盾继续恶化下去。于是建议科学院拿出几道研究上的难题,由徐光启带去请教一下伽利略,就不必以考试的名义进行了。

  徐光启接受了皇帝的建议,带着五道难题跑去和伽利略畅谈了一整天加半个晚上,第二天他就跑来向崇祯建议,自己的皇家科学院院长职务可以交卸给伽利略了,对方的学问比起利玛窦显然更为深厚,足以领导整个科学院了。

  在徐光启的协助下,伽利略终于再无阻碍的获得了科学院院士的称号,并成为了燕京大学的一名教授兼副校长。

  当然,比起伽利略在京城带起的那点舆论,在新科进士的名单面前,简直算不上什么新闻。这一次的进士科,考的最为出色的就是燕京大学学生,特别是夏允彝、牛金星都进入了前五人的名单。

  温体仁实际上还是想要压一压夏允彝的气势,他送进士名单时在崇祯面前说道:“夏允彝在年青士人中声望高企,若是再中一个状元恐怕就更难有人压的住他了。臣以为不如磨一磨他的性子,将他剔出三甲,给一个进士出身已经足够了。倒是这位刘理顺,文章做的四平八稳,点为头名也可令众人服气了。”

  朱由检却头也不抬的在夏允彝名字后面写了个一字,接着轻松的说道:“刘理顺都40岁了,这文章再写不稳当,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