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3章 工业革命的动力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中官的索贿,这些费用称之为常例,都要解户自己负担,每匹花费不止2、3钱。

  如果布匹被退,重复解进,数年不能完役,那么每匹布解户要赔5、6钱之多。因此布解之役是徭役之中最重者,一旦被摊派上,就是家破人亡的下场。

  和白粮之役一样,布解之役同样被松江百姓视为上上之役。只不过布解之役的范围因为只限于松江一府,所以影响没有白粮之役这么大而已。

  徐光启之所以要给崇祯说的这么详细,就是希望能够借此劝说崇祯,把松江府的布解之役也从民运改成官运,为家乡父老减轻负担。

  朱由检听完了徐光启对棉纺织业的介绍之后,思索了一会之后说道:“我怎么觉得,不管是民运还是官运,都各有弊端呢?这个布解之役,民运的弊端是,虽然能保证布匹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但是百姓承担的负担太重。

  而官运的弊端是,布匹常常因为运输途中被污染而损耗,且吏胥常常会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向商户强购布匹,破坏了市场的正常运行。”

  徐光启沉默了一会之后,对着崇祯回复道:“可是陛下,就算是如此,这官解也要比民解,对小民的盘剥为轻啊。”

  朱由检突然提起了另一个问题,“这京库一年收19万匹布,主要是用于什么地方?”

  徐光启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每年京营及边军的衣服,宫中的用度,还有京城官吏的赏赐是为大宗。”

  朱由检随即试探着问道:“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改成商解呢?而且如果直接给军士发布匹,军士还要再去裁剪衣服。就经济上来说,其实并不划算。

  一来发给每个军士的布料未必正好合适,不是不足,便是有余。二来布匹难以监管,容易被经手人从中苛扣。

  而且除了京营之外,边军所在之地人烟稀少,制作衣服的人工费用不但高,也难以及时完成。

  苏松一带人口繁盛,且裁缝技艺上佳者众,朝廷为什么不直接向当地定做服装,以节省布匹和运输费用,这不是公私两便吗?”

  徐光启很快就提出了疑问,“可是陛下,臣家乡有句俗语:量体裁衣,看菜吃饭。这人和人之间,高矮胖瘦各不相同,在江南定制服装,运到边塞、京城,若是到时大小不合,军士无法穿戴,岂不是更为浪费?”

  朱由检只是笑了笑说道:“制作出适合边军们穿用的衣服,只要让手艺熟练的裁缝去军中量一量就可以了,把衣服分成大、中、小三个型号,然后检验商家交付的衣服符合不符合标准就好了。这也能减少被经手人克扣的风险,不是吗?”

  徐光启盘算了一下,这商解怎么看都比民运减轻了,布解之役对小民的负担。因此他也觉得未尝不可以试验一下,改民运为商解的方式。

  谈过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