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1章 科举的变化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觉改成以省籍取士之后,似乎福建举子也没占到什么便宜。按照南北卷取士的方式,他们也一样是10名上下的样子。

  而其他地区出身的官员则非常支持崇祯的想法,特别是广西、云南、贵州、陕西四省出身的官员。

  浙江、江西、南直隶三地出身的官员虽然人数众多,内阁施鳯来,礼部尚书来宗道,兵部尚书王在晋、吏部尚书徐光启都是浙江、南直隶出身。

  不过施鳯来向来圆滑,不会跟崇祯对着干,而徐光启是支持崇祯进行新政的,两人对此保持缄默。

  因此高官中站出来反对的只有礼部尚书来宗道,兵部尚书王在晋,加礼部尚书头衔的中央官校校长的刘宗周。

  而黄立极、郭允厚、薛贞、曹思诚等人的支持,在声势上显然压倒了反对调整科举分省的声音。

  大理寺少卿潘士遴看到形势不妙,立刻提出南直隶的庐州、凤阳、安庆和徐州、滁州、和州等地文风不盛,且南直隶人口远超其他各省,只给南直隶10个名额,未免太不公平了。

  朱由检让王承恩拿来了大明地舆图,看了半天之后说道:“那就把徐州府划给山东,庐州、凤阳、安庆、滁州、和州、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广德州划出一省;淮安、扬州、苏州单独设一省;松江府单独设置一个巡抚,进士名额减半。”

  崇祯分解南直隶的方式,等于让南直隶的进士名额一下翻了倍,这已经和没改之前持平了。

  徽州、宁国、太平、广德出身的官员顿时不做声了,分开之后,这四府的士子不用去和苏松地区的士子争夺举人、进士名额,显然比改制之前要好的多了。

  应天府、松江府两地出身的官员同样认可了,能够不和苏州士子一起考试,显然是个好事。

  真正吃亏的是苏州府和浙江两地的读书人,这两地因为经济发达,又加上学风鼎盛,因此在分地区的进士考试中,都是上榜人数的大头。

  不过现在失去了同为南卷地区的南直隶官员的支持,反对分省制科举的声音顿时弱小了下去。

  朱由检继续看着地图说道:“陕西之地,地方广阔,外接漠南、漠西蒙古、乌斯藏,虽然有陕西巡抚、三边总督之设,但是事权不一,且西安处于腹地对于边境也难以及时反应。

  朕以为甘肃、宁夏、延安府可以单独设立省,如此一来陕西巡抚就不必再操心边事,只要负责陕西的民生治理就可以了。三边总督也可以专心负责,甘肃、宁夏、延安府的军事防御工作。”

  朝中官员们讨论了许久之后,最后还是赞成了崇祯的分省方式。而且在崇祯的提议之下,对于大明各地的巡抚和各省边境进行了调整,确保巡抚管辖的区域不出现跨省的状态。

  这一省级行政区的调整,让大明多出了8个省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