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4章 纺纱的瓶颈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了的。

  他不由上前小声的劝说道:“这一斤皮棉纺成一斤不到的棉花线,基本上不赚钱,刚好够给工人的本钱罢了。倒是17-18两棉花线织成一匹标准粗布,市场价格在2-3钱之间,每匹能赚上5分到1钱5分银子。”

  “为什么不能把这纱锭竖起来?用一个纺轮带动,这样就可以多增加几个纱锭,不就能增加纺纱的效率了吗?”朱由检终于想起了,后世纺纱机同面前这个三锭棉纺车之间的区别来了。

  张省声固然对崇祯的说法感到不知所措,毕竟他可不是研究机械的专家。就是边上的大工匠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皇帝说的是什么意思。

  倒是站在纺车边上观察纺纱的一名年轻人,听了崇祯的话语之后,顿时大叫了起来:“我明白了,只要把这些纺锭竖起来,就能让他们按照同一个速度和方向进行转动。这样只要动力足够大,纺锭就能不断的增加下去…”

  “闭嘴,陛下面前也是你能喧哗的?”年约50的大工匠顿时出声对着年轻人训斥道。

  朱由检伸出手,对着大工匠摇了摇说道:“没什么,让他说说看,怎么才能把这纺锭改成竖立着的,朕很有兴趣。”

  大工匠不得不答应了声,然后转身对着年轻人恶狠狠的瞪了一眼,才说道:“好好回话,别出言无状,惊扰了陛下。”

  年轻人对着自己的伯父吐了吐舌头,走到崇祯面前指着边上的纺车,提出了他设想的改动方案,及如何用一个纺轮带动所有竖立纺锭的方式。

  虽然对于纺织机械的原理不怎么精通,但是对于机器朱由检并不陌生,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任何机器基本上都是由这三部分构成的。

  只是稍稍询问了几个传动部分的问题之后,朱由检就认为这个方案是可行的,他温和的说道:“你叫什么名字?如果给你材料和助手,你需要多久才能完成?”

  “回陛下,小民张进和,只要能给一部纺车让小民修改,3天之内小民就能完成。”张进和完全不顾及伯父张满的眼色,大包大揽的说道。

  “好,朕答应你。文思院的大使在么?”朱由检回头叫了一声。

  大使赵德川立刻上前向崇祯行礼,躬身等候着皇帝的命令。“给他需要的材料和人手,让他去试验,朕3日后再来看看能不能做成新的纺车。”朱由检毫不迟疑的说到。

  视察完文思院,准备离去时,站在文思院门口的朱由检对着张省声说道:“把1万9千担棉花做成棉布出售,就能赚取5万银两以上的利润,看起来利润不少。

  但是,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六个月之内完成,还是更久的时间内完成,这个区别就很大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利润,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因此,为了达到这个目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