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章 印刷技术的改进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银子,一是给那些出门的锦衣卫安家,一是作为路上的花费,和在购买海外流传的农作物的费用。

  当朱由检絮絮叨叨的嘱咐完,院子内的考试也终于结束了。朱由检抬头看了看就起了兴致,吩咐把最后迟到的那名太监的卷子拿来看看。

  “不错吗,鸡兔同笼是算出来了。这圆柱体算出了圆的面积,但是没算出体积,差了一些。”朱由检看着题目评价道。

  这两道算数题对于不怎么研究数学的读书人,都是比较难的题目,更何况是宫内的太监。

  后面的自述文则是字体秀丽,文章用字也非常精简,让朱由检觉得做他的语文老师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看了看站在下面的张省声,朱由检微笑着说道:“文字不错,不过数学还有待加强,进了都知监继续学习吧。王德化,把他调入都知监吧,刚好可以帮忙改改这些卷子。”

  王德化自然是应声答应了,张省声听了朱由检对自己的评价之后,虽然心情愉悦,但是也还是有点不服气。“论文字,他当年在内书堂就是数一数二的,他自认就算是进入司礼监也毫无问题。但是为什么朱由检偏偏要看重士人一向不重视的度数之学,难道这位陛下和先帝一般,喜欢奇技淫巧吗?”

  张省声直到朱由检离去之后,还在默默的想着,他所看到的朱由检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朱由检走出院子之后,看了看左边的通道,回头问道:“那边就是经厂吗?”得到了王承恩肯定的回答后。

  他转身向着左边走去,口中说道:“正好,去看看那些工匠,有没有研制出油墨出来。”

  前几日朱由检要印制试卷的时候,发现宫内的印刷厂(经厂),居然还在使用雕版印刷术。

  这让他有些吃惊,毕竟宋代就有活字印刷术了,为什么到了明代,反而又退回雕版去了。对于雕版的耗时、耗材的缺点,他可是非常清楚的。

  经过对经厂管理太监、印刷工匠的仔细询问,朱由检才发现,原来是因为印刷用墨的问题。中国古代印刷使用的墨大都是水墨,这种墨对于光滑的金属活字附着力不足,而适合金属活字的合格油墨一直没有出现,也就造成了到了明代还在使用雕版技术。

  对于这种因为雕版的质量更好,就没必要去研制油墨的保守心态,朱由检完全是不满意的。但是在封建专制制度下,这却是最好的做事方法,毕竟因为使用了新事物而造成质量不合格,在这个时代可是要杀头的。

  朱由检好言劝慰了两个吓得发抖的太监和工匠,并让王承恩拨出款项,让他们研制可以用于金属活字印刷的油墨。

  当朱由检走进印刷作坊时,看到是一个竹木制作的大棚内,数十名工匠正在制作雕版的景象,看着这些脱光了上衣,满头苦干的工匠们,朱由检似乎又回到了上辈子的工地上。

  在这些人中间他突然感觉自在多了,看见一位穿着华丽服饰的贵人带着一群太监走进来,这些干活的工匠们都有些惊呆了。

  虽然他们常常进入皇城做工,但是这些人一辈子也没见过几次皇帝的样子,更别提大明皇帝会走进这逼仄杂乱的工坊。

  朱由检打量下四周的环境,发觉这工坊内最边上放着4只大缸,看起来是用来防火的,但是大缸边上又有几把木勺子,看起来还提供工匠饮水的功能。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