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章 新丁们的生活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己读过史书的,都不是简单的读书人,起码也是名动一方的大儒。

  因为想要从汗牛塞栋的历史典籍中,找出各种历史事件,然后对正史进行注释,不是一两个杰出的天才能完成的了的。

  这需要发达的印刷工业,和工业时代培育出来的廉价的文史人才,经过数年的努力,才能系统的整理出历史书的完整脉络。

  对于苏长青来说,他记忆中价格低廉的历史书籍,完全是凝聚了后世无数人心血的结晶。

  苏长青脑海中的历史常识,在孙承宗、鹿善继等人的耳中,却是相当出色的一种解读历史的方法观。

  对于朝廷中流传的,崇祯厌恶读书的传言,这些原本有些半信半疑的军校教官们,此刻终于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无稽的流言罢了。

  遣走了这些学员之后,朱由检便对着身边的孙承宗问道:“孙先生,陆军军官学校的参谋班进行的研究工作,现在做的怎么样了?”

  孙承宗看了身边的鹿善继一眼,鹿善继立刻接话道:“陛下要求对建奴起兵以来,打过的每一场战争进行总结,特别是建奴同我大明之间进行过的战斗。

  还有对经历过多次战争的军士进行询问,记录他们所见到的战争经历。臣等从辽东召回了47名老卒,其中有13名夜不收。大部分人都经历了2、3场战斗,有一名老卒甚至是经历过浑河血战…”

  朱由检仔细听了鹿善继的述说之后,才开口说道:“对待这些老卒,生活上要多关心一些,态度上也要恭敬一些。能够把他们的经验记载下来,将来在战场上可以挽救不少士兵的生命。

  他们如果有什么个人要求,可以满足的就尽量满足。特别是夜不收,能力不错的都要留下来,今后军校内要开设侦查科目,这些夜不收总是用的上的…”

  军官学校考试结束之后,阎应元等20名学员立刻被任命为了训练一营的各级主官。

  按照崇祯的命令,他们有三个月的时间同训练一营的新丁们接触,把这些新丁从平民变成一名军人。

  在皇帝的亲自训话之后,他们终于明白了过来。皇帝想要成立的新军中,将不再会有家丁这个编制。

  以往边军中兵为将有的状况,也不可能在新军中复制了。正如皇帝所言,他们必须要踏实的融入到这些新丁中去,把这些平民们熔炼成一只上下一体的军队。

  这20人中,除了两人超过了30岁,其他人都是20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对于不能组建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家丁,虽然有些遗憾,但并不认为是无法接受的事。

  皇帝对于新军的热忱,这些学员们都感受的异常真切,他们对此也感到振奋不已。一心想要在训练一营中做出成绩,从而得到皇帝的青睐。

  接到了统领新军的命令之后,这些学员第二天便赶去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