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章 河东盐池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万两以上。

  朕听说南京、苏州的人口还要超过北京,难道各位只想呆在北京城小富即安吗?各位想想吧,如果能把四海商行开设到各地去,这里面的收益会有多少?”

  皇帝描绘的未来虽然很美,但是这些商人代表们似乎依然不愿意,把手中的金鹅给放跑。

  朱由检不得不拿出了更为实在的诱惑,“…朕准备下半年或是明年初,把河东盐池也纳入到四海商行的名下。

  不过大家应该都知道,河东盐池虽然年产官盐-亿斤,但是去岁解池被大水淹没,盐池已经停产。

  御史黄宪卿在年初时上奏,准予商民开发金井南北三个小池。金井出盐每十车,留下5车作为工本,另外5车交给官商发卖。而永小、贾瓦两池则三车作为工本,七车交给官商发卖。

  这官商、官商,说的还不就是晋商吗?河东盐成本最低,每斤不过1文,但是盐场卖给商人为10文,课税7文。但是离盐池近的地方,每斤盐也要5、60文;远离产盐地的地方,则每斤盐8、90文;而某些内陆地区更听说有高达每斤盐钱银子的。”

  朱由检说到此处突然停了下来,他这才发觉光是河东盐池一年上交的盐税,就应该超过100万两以上。而最好的年份,整个大明的盐税也不过才250万两白银出头而已。

  当崇祯走神思考大明每年征收的盐税事情的时候,下面的商人们已经在考虑,如果河东盐池纳入四海商行,他们能获得多少收益了。

  长芦盐场被四海商行购下之后,就在崇祯的力主之下,改煎盐为晒盐了。经过盐工及商人们的调查,从南起黄骅,北到山海关南的海滩,都可以开辟为晒场。

  长芦盐场自嘉靖朝就开始衰败,盐丁也减少到现在的18000余人。盐场购入之后,四海商行把长芦盐场变革为长芦盐业公司,所有盐丁都解除了灶户的身份。

  经过一系列的改制之后,原本没有人身自由的盐丁,成为了出卖劳动力的盐业工人。

  明初采用盘铁煎盐,一盘一日可得盐600斤。但是盘铁重3000斤,价值昂贵只能按照团伙轮流使用。

  到了后期则改成了小锅煎盐,一只小锅140斤,一锅一日可得盐60斤,重要的是一个人就能移动。

  但是随着灶户中的贫富分化,富有的灶户有3到5个小锅,可以请雇工煎盐,而贫户则连这样的两一副的煎盐用具都购置不起。

  最终盐商就开始直接介入盐场的生产,他们向这些贫穷的灶户进行放贷,以购买生产工具,而贫穷的灶户们以盐斤偿还。不过目不识丁的灶户们,显然不是这些放高利贷的盐商们的对手,最终成为了这些盐商们的债务奴隶。

  四海商行的股东们,原本也想采用这种方法,从灶户们手中榨取出高额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