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1章 巴达维亚三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件作为自己的传家宝。当他和日本商人之间的矛盾被化解后,心情轻松下来的他觉得给总督留下三件就足够了。

  结果上了岸之后,他挑出了两件品相较差景泰蓝器具后,就再也挑不出第三件了。于是干脆就只拿着两件景泰蓝器具交给了总督。

  “啊,哦,这种景泰蓝宝物都是明国宫廷的御用之物,明国人有一句话: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可见景泰蓝的制作之艰难。而且,明国人同我们的审美观念不同,一向不讲究对称美。因此…”彼得.纳茨绞尽脑汁的找着理由试图撇清自己。

  总督的心思似乎并没有放在彼得.纳茨的辩解上,他打断了纳茨的话语说道:“再说一遍,明国皇帝让你带给我的条件。”

  纳茨立刻再次复述道:“只要这份协议能够达成,每年总督大人可以获得30件景泰蓝器具的购买名额,十万荷兰盾的免税贸易额度,还有优先交易权。”

  总督把身体向后靠了靠,终于从景泰蓝器具上移开了自己的视线,他口中下意识的说道:“不算贸易往来的利润,一年5000荷兰盾的贿赂吗?对于一个普通商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是用来收买东印度大总督,是不是廉价了些?”

  纳茨犹豫了下,才小声的说道:“这个免税额度是给予总督阁下个人的,即便是阁下离开了总督的职位,这个额度依然有效。”

  昆顿时沉默了,荷兰东印度公司1602年成立时,股本也就600万盾,每张股票价值3000盾,共计2000张。

  到了1610年,一名阿姆斯特丹商人联合了17个荷兰金融家收购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然后重新开始募集资金,随后募集的资金在一个月内就达到了650万盾,上至富豪下至女仆都投资了东印度公司。

  在最初的10年内,东印度公司没有进行过任何分红。直到占据了半个香料群岛之后,公司股票的分红才差不多达到了一年25%的票面价值。

  作为东印度大总督,昆一年的薪水加起来差不多有3200盾,是本土一名普通人21年的收入。而作为东印度大总督,他还拥有利用公司船只仓位携带货物进行走私交易的好处,大约一年有8000盾的收益。

  一年一万多盾的收入,即便是在荷兰国内也算得上是极高的年收入了。但是对于拥有一个大家庭的昆来说,每年事实上并没有多少结余。

  毕竟东印度公司刚刚在东南亚站稳脚跟,他就被调回国内去了。而公司现在对于香料群岛的经营,还处在稳定拓展的阶段,还没有进入成熟的收益期。

  10万盾的中国商品,加上贸易优先权,足够让他挑选到最好的中国商品。不管是丝、茶还是瓷器,运回欧洲最少也是一倍以上的利润。

  就算是他自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