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0章 发行公债三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在心中衡量了下蒋德璟所做的方案,就发觉自己推荐的人选未必能拟出这样的计划,也许除了万历年间的治水专家潘季驯之外,其他人是无法超越这位蒋翰林了。

  看着反对蒋德璟的声音渐渐小下去,张瑞图顿时上前支持了皇帝的主张。有了这位阁老带头,几位福建官员顿时也出来撑了这位同乡翰林一把。

  崇祯对于蒋德璟的任命,也就有惊无险的通过了。而对于治理五大水系,吴淳夫代表工部提出了,分期治水,先北后南,轻重缓急的一个治水计划。

  首先是治水工作以5年为一期,先治理海河同淮河,其次是黄河、长江,最后才是治理珠江。

  海河位于京畿附近,威胁着京城百姓和大明的中枢安全,因此应当把它当做重点治理对象。

  维护海河各支流,及在海河上、中游设置分洪水库,并修建堤坝,拓宽下游的河道,作为一期工程的治理重点,预计超过150万元的资金投入,所以海河治理工程拨款150万元。

  之后就是被黄河夺了入海口的淮河,淮河支流繁多,水量充沛,又关系着大运河有没有水量进行航运,因此治理起来颇为棘手。

  从宋绍熙五年黄河夺淮开始,在安徽地区的颍河与涡河之间,多次成为黄河南徙夺淮的主要泛道。黄水夹带的大量泥沙,淤高了皖境淮河干流和淮北支流河床,打乱了原来水系。因此几乎每年淮河中下游,都会出现河水泛滥的情况。

  根据蓄洪兼筹的治水原则,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都必须进行治理。首先就是在大别山区兴建大型山谷水库,以拦截雨季的洪水;其次是利用沿淮两岸湖泊洼地兴建行、蓄洪工程;最后则是在淮河下游进行勘察,看看是否可以挖掘一条新的入海口,以减轻淮河的水患。

  由于淮河的地理资料不够详细,因此无法给出一个较为详细的预算,最后预估为80万元的治河预算。

  而黄河的治理方式,似乎还找不到比潘季驯更好的方案,因此按照往年惯例拨款45万元。

  至于长江,一是对全流域进行勘察,二是维护长江航道,并对长江的堤坝进行维护,拨款50万元。至于没人关心的珠江,则只拨款25万元,

  综合以上五年内的治水计划,共需发行治水公债350万元。听到这个数目之后,在场的官员都把目光转向了汪逢元身上。

  之前商税的大头,丝、茶、棉税,已经被抵押出去了。接下来想要抵押这么大笔的公债,只有盐税或是田赋了,但是在场的大多数官员都觉得不会认同这样的抵押标的。

  盐税和田赋是维持大明正常运转的基础,这两个支柱少了那一个,大明就不会有以后可言。不管是官员的俸禄,还是军队的粮饷,都需要从这两样中来。

  虽然被这么多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