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6章 香港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月二十一日是殿试的日子,殿试的地点就在皇极殿内。在殿试开始前,朱由检对着主持殿试的两名阅卷官王徵、范景文说道:“朕能不能在今天的策问题之外,临时加一小题?”

  王徵和范景文互相望了一眼,范景文出面说道:“殿试的时间只有今天而已,还请陛下赐题时斟酌一二,给士子们留出足够的时间来。”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朕要出的题目很简单,每一位士子写上一篇上京途中的见闻,不拘文字体裁,也不拘字数。”

  范景文微微愣了一下,就同王徵出去传递皇帝的御令去了。在皇极殿大殿上已经就坐的士子们,对于皇帝突然临时增加一道试题,都大为抱怨。

  毕竟在经过会试和复试两轮严格的考试之后,最后的殿试只剩下了一个形式而已,一般而言殿试的结果连进士名次的更改都很少。

  对于经过两轮艰难的考试,才最终坐在了这里的士子而言,他们原本以为今天不过是来走个过场的,可没想过皇帝还会再给他们设置一个门槛。

  能够做在大殿之上的士子们,都拥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从小培养的八股作文习惯。考试策问的话,写的文章水准大致都在伯仲之间。

  但是对于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和脱离八股文范畴作文的能力,他们之间的水准就参差不齐了。因此对于皇帝增加的题目,大都心怀疑虑,唯恐会影响自己的进士名次。

  宋应升、宋应星两兄弟会试时,因为一篇关于孝道的文章写的非常出色,而勉强进入了合格线。

  虽然这两兄弟在八股文的造诣上并不出色,但是他们数次赴京赶考,水路兼程上万里,见闻之广博可谓远超众人。更何况,宋应星每到一地,就喜欢打探当地的名产和手工工艺,并和工匠、农夫们聊天。

  因此对于皇帝增加的这道题目,他们两人倒是比回答策问题写的更为精彩。

  大殿内学子们虽然抵触皇帝新增的题目,但是在几位监考官员的弹压下,终于还是安静的进入了考试状态之中。

  皇极殿前殿内十多名监考官正来回走动,监视着322名士子埋头考试的时候,崇祯正在后殿召见从西山赶回来的涂文辅,听取他对于门头沟煤矿的整改情况。

  “…有了医学院派出的医疗小组的帮助,宫内投资的门头沟煤矿的工人,很快就信任了我们,之后对于煤矿生产整顿的各项事务进行的也很顺利。

  分成三班轮换制度之后,煤矿日产量增加到了21万余斤。有一个矿洞已经安装了小铁轨,以驴子拖拉小车运煤,臣等经过试验发现,可以节约两个背煤的里工,并提升了3倍的运量。

  原本煤矿最大的问题是,从矿洞内运煤的速度过慢,背煤的人力成本过高。但是改成矿洞内用铁轨运煤之后,采煤的效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