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5章 天下瓷都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工匠中带头的董陶和黄驮儿,赶紧起身对着崇祯连声答应着。王承恩立刻招来了一个小太监,带着这些工匠出去前往军器监兵工厂去了。

  遣走了其他人之后,朱由检才慢悠悠的对督陶太监说道:“从昌江入鄱阳湖,然后往南走赣江,再穿过梅关古道,然后换船,顺珠江而下就到了广州,你知道这条路吗?”

  督陶太监的额头有些冒汗,他赶紧回答道:“回陛下,臣知道这条路。”

  朱由检看着他平和的说道:“去岁从这条梅关古道运到广州的瓷器不下百万件,据朕收到的消息,澳门夷人购去瓷器20万件上下,而从广州运往海外的景德镇瓷,则超过60万件,这你也知道?”

  督陶太监感觉离开座位,连滚带爬的走到殿中间,向着皇帝连声告罪。

  朱由检沉默了一阵,才对着他说道:“朕看你也是年老体衰了,还是出宫去养老吧,督陶这么辛苦的事还是交给年轻人去办吧。”

  “多谢陛下恩典。”督陶太监满嘴苦涩的对着皇帝叩头谢恩道。

  处置了景德镇的督陶太监之后,崇祯便带着宋应星返回了在武英殿内的办公室内。

  让王承恩准备了一壶茶水上来之后,朱由检才对着宋应星说道:“你听了那些工匠们的汇报之后,对景德镇有一个什么样的想法?”

  宋应星还没从工匠们讲述的瓷器制作技术中回过神来,他下意识的感慨道:“景德镇制瓷的技术,果然是天下无双啊。想来其他地区的瓷器制作,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及得上景德镇了。”

  看着宋应星似乎还没领悟到,自己找他来旁听这场会谈是什么意思,朱由检不得不提醒道:“朕想要问的是,瓷器对于景德镇的陶工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对于我大明又有什么样的作用?”

  宋应星顿时清醒了过来,他稍稍思考之后,便回道:“对于景德镇的陶工来说,这是十万余人安身立命的本业。对于我大明来说,则是一个财富之源。

  不值钱的黏土经过火烧,就能从海外源源不断的换回白银,这对于大明来说,实在是一件好事。”

  听到宋应星想的同自己差不多,朱由检终于松了口气,他对着宋应星继续说道:“一座景德镇就能养活数十万人,可惜我大明只有那么一座景德镇。

  朕希望在大明各地能够多复制几座景德镇,如此则可以大量的减少,因为受灾而流离失所的流民的数量,此外也能给大明的国库增加一些收入。你觉得如何?”

  宋应星下意识的点头说道:“陛下的主意自然是极好的,但是景德镇毕竟是传承了数百年的技艺,其他地区都没有这种技术工人,也未必有适合烧制瓷器的黏土,恐怕陛下的设想会难以实现吧?”

  朱由检毫不担心的说道:“技艺可以摸索,黏土可以寻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