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6章 温榆河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潮澎拜。

  像这样的工地在温榆河上下还有近20余处,而这里是最大的一处。

  孙伯阳总想要为这个场面写点什么,但是每每到了情感喷薄欲出的时候,他却始终无法用诗文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个时候他才觉得皇帝当初对于自己的批评有多么正确。

  叹了一口气,孙伯阳转身向着堤后的一处棚屋走了过去。在国子监诸生被皇帝训斥后,没过几日国子监的人员就被拉到了营州卫,协助土地清丈工作。

  之后又发生了许多事,当事情全部安定下来之后,他们这些国子监便获得了两个选择,一个是返回燕京大学接受新式教育,一个是接受朝廷的委派,组建顺义的各公立学校,满3年后获得参与进士考试的资格。

  孙伯阳不想回燕京大学再被人孤立,且在顺义的这些日子,他有些喜欢上了乡间平静的生活,于是就选择了后者。

  温榆河河道整治工程开工之后,作为靠近河道天柱村小学的校长,他也算是当地最有文化的人了。

  河道整治工程规模宏大,因此被分成了一段段的河道工程,而工部手中的项目实在太多,书写计算的人手大量不足,因此孙伯阳也就拉到了天柱村这段河道工程的项目部,负责一些书写计算的工作。

  孙伯阳虽然在国子监内以八股文出色著称,但事实上他在算术方面也很精通。因为他家中就开着一家小典当行,他尚未读书就先学会了打算盘。

  只不过为了不被同监的同学所鄙视,他一直隐瞒着自己的家庭而已。

  来到这个项目没几天,孙伯阳就立刻脱颖而出了。其他几个村子派出的人员,在计算方面实在是一窍不通。

  孙伯阳很快成了这个项目部的重要角色,计算土方、核算人工、运输土方量等等,都需要他作为最后的审核。

  而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孙伯阳很快就让项目部同意,成立了一所临时学校,他来教授简单的文字和各种算学知识。

  孙伯阳的学生从刚开始各村派出的算写文书,很快扩大到了跟随父母到工地上上工的孩童了。几个负责河道项目的乡老认为,与其让这些孩童在工地上乱跑,还不如让他们一起跟孙先生认几个字。

  孙伯阳走回了棚屋内,这就是一个两面通风的大棚子,屋顶上堆着厚厚的茅草,从而保证了棚子里不会被雨淋湿而已。

  看着孙伯阳走进来,棚屋内大大小小近百人顿时起身向他问好。这些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大的快要15、6岁了,小的却只有4、5岁而已。

  棚屋内没有桌子,只有一条条自制的木头长凳,有些学生甚至连长凳都没,只有一截树桩。

  这些学生条件好一些的,手中拿着一个木头做的沙盘,用来学习写字,差一点的干脆就拿着一根木炭和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