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0章 工人的要求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求拨款不同,年初就定下了花费的标准。

  虽然内阁手中有一笔应急经费可以应付突发状况,但是国库空虚的状况下,这笔经费并不算多。

  在皇帝明确反对的状况下,动用军队进行平叛机会不大,即便是最后动用了军队,这笔费用显然要内阁自行解决了。

  距离明年的预算起码还有8、9个月,现在为了这种无端的事件上浪费钱财,接下去的时间内如果发生了点什么事,内阁岂不是又要束手无策了。

  黄立极反应过来之后,立刻附议了崇祯的主张,支持在矿工提出的条件上进行磋商。

  原本还在观望的官员们,看到皇帝和首辅都先后表明了态度后,也纷纷选择了支持和平解决的方案。以东林党为首的南方官员,因为态度过于激烈,反而失去主导对协商内容的修改权。

  经过了一个下午的讨论,凌义渠带回来的这份西山煤矿工人复工要求,其中大部分条件都得到了通过,但是官员们不愿放过引起暴动的矿工首领,坚持要求对这些首领进行严惩。

  崇祯思考了一阵,就决定把群臣的严惩条件,改成了对引起矿工暴动的人员,在西山进行一次公开的审判。

  觉得皇帝的措辞有其他味道的张瑞图,顿时诧异的说道:“难道陛下的意思是,引起西山矿工暴乱的人员,不仅仅是那些矿工吗?”

  朱由检没有作出回答,反而扫视了一眼站在殿上的群臣,然而对着一直沉默不语的刑部尚书袁可立发问道:“大司寇,你对朕的主张是什么看法?”

  自从刘鸿训事件之后,原本和皇帝维持着平衡关系的袁可立,顿时发觉他同皇帝之间出现了一道鸿沟。

  刘鸿训去职之后,中央法院的主持者迟迟不能确定,导致中央法院内的各官人心涣散。

  而刑部属下的另两大机构,在田尔耕、杨所修的管理下,渐渐成形,在刑部内颇有些同袁可立分庭抗礼之势。

  袁可立自然知道,如果不能尽快弥合上同皇帝之间的这道隔阂,那么他这个刑部尚书就当得有些名不符实了。

  现在皇帝公然向他递过了橄榄枝,袁可立自然就心领神会的抓住了,他上前一步说道:“民间百姓都知道,凡事有果必有因。这几个狂徒掀起西山煤矿矿工的暴乱,的确是罪无可赦。

  但是究其根本,还不是因为这些私矿主们往日对待矿工过于刻薄。往日就算是路上看见陌生人溺水,经过的路人都要加以援手。

  但是这些私矿主们,为了些许金钱,就漠视遇难矿工的死活,不仅不采取措施救人,还不允许矿工自发去救人,这实在是丧失了天良,也违背了圣人教诲的伦理。

  所以,臣以为这起矿工暴动的根源,不仅仅是几个目无法纪的狂徒的罪过,那些迫使矿工起来暴动的私矿主,也同样应该受到处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