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3章 顺天府的问题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顺天府的旱情,那么你认为顺天府的受灾情况怎么样?预计受灾的耕地会有多少?”

  毕自严深呼吸了几次,把刚刚皇帝说的言论暂时抛之脑后了,他整理了下思绪后,便对着皇帝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顺天府有人口一百余万,其中七十余万住在京城之内,剩下的三、四十万人口则分布在京城以外的各县。

  顺天府地域宽广,也是北直隶耕地最多的一府,共计耕地一千三百余万亩。其中上好的水浇地大约只占了一成五左右,最差的下田大约占了二成五,其他的则是中田。

  即便是整年不雨,水浇地起码也能收获往年八成的产量,但是中下田则几近于绝收。

  今年顺天府进入五月以来,就一直没有下雨的迹象,臣询问了几位老农,认为今年顺天府大旱的几率很大。

  不过好在从去年底开始,朝廷开始整治海河支流及修建小型水库等水利设施。因此受灾的耕地面积大约占了四成,还有六成耕地大约减产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样子。”

  朱由检不由皱了皱眉头问道:“那么顺天府打算怎么赈济这些受灾的灾民?你有什么方案了吗?”

  毕自严低下头思考了片刻,才对着崇祯说道:“顺天府受灾的灾民约五、六万人,不过比起往年来,这些灾民倒是还能够找到一条生路。

  西山的煤、铁矿、冶铁场、水泥厂、玻璃厂,唐山、蓟州、遵化新建的煤、铁矿、冶铁场、水泥厂,还有京城的棉纺织厂等,吸收了大量的灾民。

  而海河整治工程,及几个大水库的修建,也吸纳了不少灾民,因此臣以为,大的赈济方案并没有什么必要。

  只要朝廷对顺天府受灾地区的税收进行减免,然而拨出一部分款项进行打井,再少量的拨付一些应急粮食,这次顺天府的旱情应当就能抗过去。”

  朱由检心里大大的松了口气,便继续问道:“朝廷大约是拨不出什么银两了,你需要多少银两,朕让内库先垫上好了,救灾的事不可耽搁啊。”

  毕自严盘算了一下便说道:“如果能把明年计划的海河整治工程提前到今年进行,那么臣大约需要8万两白银作为救灾经费;如果海河整治工程不能提前的话,那么臣需要15万两的经费才行。”

  朱由检思考了一阵,便回道:“提前工程的事情,朕要询问下蒋申葆,朕觉得问题应该不是很大,至于钱粮上面,朕回去之后便命人拨付给你。”

  毕自严赶紧对着皇帝道了谢,他迟疑了下便补充道:“其实陛下若是可以把左安门-朝阳门的铁路交给顺天府运营到年底,陛下还可以再减少3万两拨款。”

  朱由检愣了下,不由反问道:“这条铁路不是说要八月初才能完工吗?4个月的时间能抵上3万两?”

  毕自严马上说道:“每日从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