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0章 山西商人的变化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局面下,混在灾民之中的野心家会不会跳出来,暴露自己鼓动灾民闹事。

  虽然他被崇祯钦点,成为了山西巡抚,但洪承畴却并未因此而冲昏了头脑。

  不管皇帝颁发了什么旨意,他都想要看清楚,朝中的大臣们是否真的赞成皇帝的主张。

  他可不想贸贸然的就同皇帝站在同一个立场上,崇祯所颁发的粮食政策,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救时之策。

  但是任何政策都需要上位者的决心,和下级官吏的执行能力。且皇帝所颁发的政策,未必就是他自己真正的想法,也有可能是身边人的主张。

  没有明了崇祯的真正心意和决心,他可不愿意贸然站出来支持,这种显然得罪了地方上大多数缙绅的政策。

  不过在观望了许久之后,他终于确定了。不管是陕西、山西还是河南的缙绅,在同皇帝的博弈中,都显得非常愚蠢。

  特别是河南的缙绅,简直就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居然会想要煽动民意来对抗朝廷。但是他们显然没想过,挑起了事端之后,应该怎么收场。

  而且这些士绅以为,只要稍稍在地方上闹出一点动静来,刚刚登基的少年天子就会向他们妥协。但是事实是,皇帝根本就在趁这个机会,利用民变军扫荡着,这些士绅在乡间的根基。

  而山西的缙绅们,因为河南士绅的无谋之举,在朝中发出的反对声音,迅速被分化掉了。而大同关外蒙古大军的压力,也让他们无暇再顾及一项临时的粮食政策了。

  山西的缙绅主要还是集中在黄河边上的河东地区,这里位于运城盆地,河流纵横,土地肥沃。自古以来,便聚集着众多世家大族。

  当蒙古大军逼近大同关外,山西南部的兵力被抽调北上之后,河东的世家大族立刻发现,他们的处境同样不比那些河南人好多少。

  因为今年大旱,黄河的水流大减,秦晋之间的不少渡口,甚至可以泅渡而过。而在流经河东的黄河对面,十多万陕西灾民正聚集在那里,试图越过黄河逃荒。

  一旦让这些无序的灾民跨过了黄河,离开家乡而又人多势众的灾民们,很快就会变成弱肉强食的流民。

  十几万的流民如果涌入到河东,这个效果同蝗虫过境也没什么差别了。

  在这个时候,河东缙绅们才发觉,如果拿出一点粮食能够保证自己财产的话,这个交易还是划算的。

  并且有这个山西商人们支持的铁路计划,还能让他们多了不少生钱的名义。

  一直观望着的洪承畴终于确定自己要站在那一边,而山西银行为了尽快启动铁路建设,也上门来向他求援了。

  这些商人主要还是希望,洪承畴能够尽快推动救灾行动,把陕西的灾民快速的放过黄河。

  不管是采矿业、冶铁业,还是修建铁路,都需要大量的人手。虽然山西本地人口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