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5章 京西铁路开通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锦上添花。对于这些欧洲人,你永远不能指望他们会雪中送炭,反倒是要提防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趁机落井下石。”

  许心素:“…”

  从许心素的住所离开之后,坐在马车内沉默不语,一直观望着街道上人群往来的朱由检,突然开口说道:“如果那个西班牙人想明白了,先让他去陆军军官学校上上课,看看他究竟是真心想要同我们合作,还是存了其他什么想法。”

  坐在崇祯斜对面的王承恩,顿时恭敬的应允了一声。外表漆成黑色的马车,在一名驾车技术熟练的车夫驾驭下,在“吱呀”的声音中,慢慢碾着鹅卵石水泥路面向着西面阜成门而去了。

  距离阜成门外不到300米,便是京西铁路的起点阜成门站了。这条铁路修了近8个月,终于在今天全线贯通了。

  京西铁路最麻烦的一段,便是石景山北面的小河上修一座45米左右的小桥。以往在这条河道上倒是有一座破破烂烂的小木桥,可以让载重不大的马车和行人通过,但是如果想要通行铁路显然就负担不了了。

  而且木桥容易损坏,几乎3-5年就要大修一次。因此主持修建京西铁路的工部官员,就决定把这座木桥更换为坚固的石桥,既能通行铁路,也能让行人马车通行。

  修建石拱桥其实并不是什么难题,但是想要修建一座这样的石拱桥,不仅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还需要最起码2年以上的施工时间。

  工部官员把这个修桥报告交给崇祯后,自然就被否决了。对于崇祯来说,一座还不到50米长,宽度仅仅才25米的小桥,要用上3年时间来修建自然是不可能的。

  他从工部官员那里拿到了桥梁位置的地质资料之后,就从记忆中翻出了适合于这个时代技术能力的桥梁机构。

  那就是双曲拱桥,这种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自己发明的桥梁结构,曾经在中国大地上风靡一时。它以不需要拱架施工,节省木料,拱肋、拱波预制,分段拼装,安装方便,形式轻巧,施工进度快等优点而著称。

  而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梁,显然比用纯石块砌筑的拱桥要简单方便了许多。不管是工部的官吏还是大匠,对于这种新式桥梁的修建方式,都抱着一定程度怀疑。

  不过出自皇帝亲自设计的方案,让他们只能把这种怀疑放在了心底。而崇祯由于无法亲自前往现场,也颇为担心自己的设计会在施工中出现问题。最后他干脆调用了几名燕京大学研究力学的老师和学生前往工地,让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研究这座桥梁在施工中会不会出现问题。

  朱由检的这一举动,倒是得到了一个意外的结果。这些燕京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在研究桥梁施工的力学问题时,和工部的几位官吏、大匠携手,完成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