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5章 周转腾挪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愿意插嘴。

  大家都知道,大明的国库空虚并不是从崇祯登基开始的,而是在万历皇帝去世之前,国库就已经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景象了。

  昔日张居正改革大明财政,解决了万历朝前期国库匮乏的难题,让空空如也的大明国库再次储满了常备银800余万两。

  但是这些钱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张居正改变税法,从天下士绅口中硬生生的抢夺出来的。可是得罪了天下士绅的张居正,最后还不是他的学生皇帝给鞭尸了,就连他生前推行的新政也迅速被推翻了。

  有张居正的结局在前,还有那个官员会想着要去改革税法,替朝廷创收呢。就算是郭允厚,也不过是干着修修补补的活计罢了。

  年初崇祯亲自邀请各地商人上京议事,重新制定了商税征收的办法,但是户部的官员拿到这个办法后,却并不积极推行商税征收的新办法。

  只有原本就属于宫内管辖的市舶司,在改名为海关后,脱离了地方上的管理,直接受宫内领导,算是比较积极的推行了新商务税收办法。

  然而海关的税收是直接进入到内库的,就算收的再多,也同户部没什么关系。让山穷水尽的户部每年拿出这么多资金,填补在一条河流的治理上,这朝廷的日子还能过下去么。

  至于学习张居正,改革税法,拿天下士绅开刀,为国不惜自身,大家连想都不愿意去想这个问题。

  被郭允厚再次拒绝后,朱由检顿时沉默了下去。看着在座的众人,没人愿意发声支持他,他心里不由也打起了退堂鼓。

  不过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等国库宽裕下来的时候,这显然就是一句搪塞之语。就算不提他所知道的历史,以户部这些官员的能力,也想不出什么增加税收的方法了,到了最终依旧还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面。

  而在他了解的历史中,崇祯17年基本上就是一年不如一年。他要是不尽快在京畿附近弄出一块可靠的粮食产地出来,天知道那些出身南方的官僚士绅会在什么时候卡他的脖子。

  其他且不说,光是他从户部调阅的历年赋税收支账目的记录中,他就能看到那些南方官僚士绅满满的恶意。

  南方的官僚士绅反对加派的声音是喊的最高的,但是根据户部的账目记录,大明最富裕的苏松地区,缴纳加派的完成比例不仅远远低于北方各省,便是连正常的田赋也拖欠了许多。

  比如三吴和江右两地拖欠金花银近百万两,郭允厚向崇祯汇报后,派出官员前去催讨,也不过才上缴了11万两而已。

  当崇祯得知那些江南士绅敢这么糊弄自己,当时便对着黄立极和郭允厚两人发怒道,要把所有拖欠的江南官员一体革职,并免去江南士人身上的举人、秀才等头衔。

  黄立极和郭允厚自然是不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