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0章 杨鹤的招抚意见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处。”

  朱由检突然笑了笑说道:“朕倒是曾经听说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曾经这么说过:一个人;如若不被敌人反对,那就不好了,那一定是同敌人同流合污了。如若被敌人反对,那就好了,那就证明我们同敌人划清界限了。如若敌人起劲地反对我们,把我们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那就更好了,那就证明我们不但同敌人划清了界限,而且证明我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了。

  看了今天在朝堂上,那些官员对于许显纯、杨所修两人的弹劾,朕倒是觉得,他们两人在河南的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黄先生,难道你不这么认为吗?”

  黄立极历经宦海,对于某些事情自然是看的相当透彻,但是从崇祯口中听到这样的话,却实在是有些让他错愕。这不应该是一个成长于深宫内的少年能讲出来的话语。

  事实上从崇祯登基以来的表现,朝中众人都有过怀疑,认为在皇帝身边一定有一位出谋划策的智囊,孙承宗、黄立极都曾经是被猜测的对象。

  虽然黄立极否认了这种传言,当众宣扬陛下身边并没有这样一个人物,陛下的才智乃是出于天授。当然他在私下里曾经怀疑过,那个人是柳敬亭。只不过同柳接触过后,他便否定了这个猜测。

  如今听到了崇祯再次说出和他年龄阅历都不相符的话语,黄立极终于确定崇祯身边也许真的有这么一个人。皇帝身边有个他所不知道的智囊,这对于他这个内阁首辅来说,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对大明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黄立极不由小声试探道:“陛下这话是从哪里听来的?此人的言语直指人心,显然是颇负才能,若是可以,臣倒是不吝为朝廷举荐如此大才。”

  朱由检呵呵笑了几声,便含糊的说道:“这是朕读书时,从前人笔记中看来的,朕也不知这位无名氏生于何时,黄先生还是不用费这个力气了。王承恩,你把陕西巡抚杨鹤的密折取来,给黄先生看看。”

  黄立极顿时有些摸不着头脑起来了,这杨鹤上的密折,能同许显纯、杨所修两人在河南做的事有什么关联。

  他接过王承恩递过来的折子,安静的翻看了起来。过了半天才抬起头来,有些半喜半忧的说道:“这杨鹤说,他已经同陕西境内大部分的饥民首领有所接触,陕西各部饥民军几乎都愿意接受招安,这确实是一件好事。

  但是,就不知道这些陕西饥民,究竟是真的愿意招安,还是想要欺瞒朝廷,使的缓兵之计呢?臣以为,还是应当责令杨鹤好好甄别,不要养虎为患,纵虎出山。”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黄先生说的是老成谋国之言,朕也是如此认为的。不过这招抚陕西各地起乱的饥民,不过是安定地方的第一步。

  如果朝廷不能安置好这些被招抚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