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0章 刘兴祚事件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面,都是水准之下。

  周后好读书,袁妃善书,而田妃则是音乐、书画无一不精。同她们在一起的时候,朱由检总感觉自己像是一个白痴,加上还要时时掩饰不知何时露出来的破绽,慢慢的他也就有些疲惫了。

  加上同察哈尔部落的战争突然爆发,又要推动政治、经济、军事改革,还要赈济灾民并关注朝中的党派斗争,身心皆疲的他已经好久没有回到后宫歇息了。

  事实上他倒是有些习惯了现在的生活节奏,上午批阅文件或是前往文华殿、武英殿视事,下午则出宫巡视京城各个官衙或是工坊、学校,晚上批阅急件并听取一些情况汇报,然后便是在书房内休息。

  虽然贵为大明皇帝,但是朱由检觉得自己倒是同后世的生活没多大区别。唯一遗憾的便是不能上网和没有后世的洗浴设备而已。

  朱由检伸出的手快要抓到木牌时,突然又缩了回来,他目光转移到了王承恩身后的吕琦身上说道:“今天还是算了,朕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处理呢。吕琦,朕让你派人询问东江镇,他们有没有回报?这后金军中是不是有人投奔他们去了…”

  看着崇祯就这么自顾自向着上书房走去了,王承恩也有些无可奈何。现在不管是宫内还是宫外,都希望宫中三位娘娘能够传出喜讯,这样崇祯的帝位也就稳当了。

  不过显然登基后性格越来越跳脱的崇祯本人并不这么看,他似乎并无意顺着那些大臣们的意思,专心一意的在后宫布种造人。而是一心一意把治理国家当成了他的首要之务,虽说崇祯的勤政程度有限,但是他处理国事的时间却已经远远超过了前面三位皇帝了。

  皇帝勤政也许是件好事,但也许对某些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对于王承恩这样并不很热衷于权力的太监来说,崇祯对于宫内24监的改制整顿,和遣散了大部分内侍宫女,只剩下了不到8千人,使得内廷人员的年支出从50万石降到了10万石,可以说大大的减轻了他这位内廷大管家的财政压力。

  但是对于原来的宫内24监管事身份以上太监来说,宫内人手的大幅度裁撤,不但减少了他们手中的权力,还减少了他们上下其手的机会,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随着从底层内侍挑选出来重组的都知监开始步入正轨,这个重新组建的部门虽然只有355人,但是在皇帝的支持下,却监控了宫内及宫内名下的所有工坊,它的地位日益位高权重了起来。

  当那些不满衙门改制或是消极怠工的太监,在都知监一纸文书的勒令下,纷纷被强制退休出宫去后。原本对改制口出怨言的太监们顿时都闭上了嘴,而宫内的风气也为之整肃一新。

  不过在王承恩看来,虽然宫内24监改制后人员裁撤了许多,不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