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4章 化学分院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场面。

  当朱由检带着王承恩等随从走进皇家科学院时,徐光启、金尼阁、李之藻、李次虨已经带着一干科学院的院士在门口等候他了。

  李之藻虽然负责化学分院,但是他年纪老迈又有眼疾,因此化学分院的日常事务,倒是大多交给了次子兼助手李次虨负责。

  李次虨年近30,个头虽不及朱由检高,但是身材倒是比较匀称。他性格温和,喜爱西学甚于夫子之道。

  不过耶稣会教士带来的西学,主要还是以物理和数学为主,化学此时在西方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当崇祯建立皇家科学院时,这位大明皇帝亲自把化学从自然科学中分离了出来,使之单独成为了一门显学。也就是从那时起,李次虨才把自己的兴趣转向了化学上来。

  朱由检对于化学的记忆,只剩下了无机和有机之分,至于其中的具体内容和体系,他也早就忘的差不多了。

  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古人来说,总算是系统学过化学课程的苏长青,还是有资格为这些处于摸索中的古人,指点下化学研究的方向的。

  不管是17世纪还是21世纪,化学都是一门实践科学,化学上前进的每一小步,都是建立在无数次的实验上的。

  当然比起21世纪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了解程度,可以先进行理论设计,然后再进行实践证明不同,17世纪的大明人想要提高对化学的认知,只有一条路可走。

  那便是不断的把已知物质放在一起,进行各种条件下的实验,看看它们之间能不能发生一种化学反应,从而发现一种新的物质,然后再对新物质进行研究,看看能够用来做什么。

  而在苏长青眼中,他觉得可以走一走捷径。首先是把中国古籍,主要是道家炼丹术中发现的化合物全部进行分类研究,然后同欧洲记录的化学实验进行对照,先确定最为基本的已知化学元素。

  首先是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在制作了精密的天平秤之后,研究员们认可了皇帝的说法,空气中含有五分之一的气体,可以让生命呼吸,并维持燃烧的氧气;还有五分之四的气体,既不能让生命呼吸,也不能维持燃烧,因此称之为氮气。在拉丁文中,氮的意思是不支持生命。

  其次则是对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的研究,硫、磷、碳、锑、砷、银、铜、锡、铁、汞、金、铅、锌等13种单质元素。还有石灰、苦土、重土三种暂时不能提纯下去的土质。

  通过对以上这些元素的重新确认命名,利用化学认识物质世界的大门终于打开了。把物质世界分离成一个个单独的元素,然后再把这些元素重新组合起来,在这一分一合之间,物质世界的奥秘就展现在人类面前了。

  对于某些教士来说,这些化学实验的过程就像是在微观层面上复刻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