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2章 王思任的疑惑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股票最少的也翻了2倍多,而最多的一个则是涨了6倍。

  这个时候,大多数勋贵早就忘记了,去年接受股票时的满腹怨气了,甚至于对自己无法重新回到军中挂名任职,也有些不怎么上心了。

  他们现在每天最为关心的是,今天的股票价位如何?自己手中的股票有没有涨?现在股票涨到这个程度,今后还会不会继续涨下去?是不是应该把手上的股票给出售了。

  总而言之,崇祯元年这一年来,因为京城百姓和京中官僚勋贵的共同努力,把原本只是每逢初一、十五,城中商铺才会热闹起来的传统给打破了。

  现在京城的每一天,都像是在开集市。而在乡下,集市的频率也从一月或是15日一回,变成了10天到5天一回。

  市场的繁荣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深刻的改变了京城商户的经营方式。原本京城市场上的货物交易量不大,因此各个商户之间的竞争,主要还是争夺京城的少数富贵人家,为了拉拢这些优质客户,一般都讲究三节立账,平日里客户上门购物,并不用付现款。

  也就是说每个商户一年的资金周转,也就3次左右。但是凭借着这么低下的交易频率还能获得不菲的收益,那么就证明了这些商户对于货物定价,必然是处于一个相当高的利润。而且一家商户的主要盈利,就是来自于这些优质客户。

  但是崇祯元年开始,京城的商户发觉世道变了,四海商行以较低的定价,现款交易,吸引普通百姓去购物,从而加快资金的周转效率来盈利的新模式,半年内就成为了京城第一商号。

  四海商行似乎从这样的贸易方式中尝到了味道,在下半年内又从京畿扩展到了整个北直隶,还进入了山东、河南、辽西、东江、山西、陕西等地。

  这种扩展的速度不仅让京城的商户们目瞪口呆,而且也迫使他们进行变革,开始学习四海商行的贸易模式。京畿地区看起来不可动摇的商人行会,商场旧规则,在四海商行掀起的商业浪潮下,开始崩分离析了。

  对于顺天府大小官吏来说,原本这个时节也是应该准备歇冬,享受一下今年的丰硕成果的时间了。

  但是顺天府右府丞王思任这两天却感到格外的奇怪,往日非要到了钟点九时,才能看到属下官员踩着点到的情景,现在却变得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走进府院大门了。

  而到了下午五时下班时间,一干人等宁可坐在自己房间内发呆,也绝不愿意第一个踏出大门回家去。

  走进了自己的值房后,王思任心里还在寻思着,就听到身后的门轴吱呀响了一声。他回头看去,原来是府内的小吏拿着烧着了的炭炉和一壶开水送过来了。

  这小吏虽然没什么职权,但是在府内东奔西走的,消息倒是非常的灵通。王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