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6章 海南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千多人,但是因为急病和被生黎袭击死伤了百多人,因为不耐于海南的气候和畏惧艰苦的开荒工作,又逃亡了不少,最后剩下的移民大约不到半数。

  魏良卿在调查了全岛之后,便在同雷州半岛隔海相望的秀英港,南端崖州感恩县三亚港建立了两个农业基地,从当地大户手中购得土地3500亩,并从山东、浙江迁移了700余人。

  魏良卿还对崇祯提到,在他巡游海南全岛寻找合适的建立农业用地时,有几名私采铜矿的商人想要请他帮忙说项,让当地昌化县知县张三光不要禁止他们开采亚玉山的铜矿。

  朱由检细细了问了几句,才发觉这个铜矿的位置居然同后世的石碌铁矿在同一个区域。

  朱由检饶有兴趣的询问了这个铜矿和附近的地理位置,发觉此处离儋州安海司大约160里,离八所港则只有100里,如果能够顺便把石碌铁矿也开发出来,倒是一项不错的投资。

  不过这显然不是当务之急,重要的是,要对海南现有的官员作出调整,同内陆的生黎达成和解,把他们纳入到大明的治理之下,方才可以对海南岛的水利进行系统的规划,并开发岛上的森林和其他自然资源。

  当然魏良卿也有好消息带了回来,海南岛现在的粮食产量虽然不足以外运,但是其土壤施加了鸟粪石和农家肥之后,亩产大致能同苏松一带持平,达到每亩3石-4石稻谷的产量。

  可见只要有良好的水利灌溉设施和足够的肥料,海南岛还是有希望开发成为粮食产地的。不过比起把海南岛当做粮食基地,倒是种植经济作物和良种培育基地更为合算。

  海南岛适合于椰子、甘蔗、棉花的种植,而在保证了水利设施之后,一年三熟的气候条件,足以让此地培育良种的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

  当然种植甘薯类杂粮,没有比海南岛更为适合的了。只要把种子或是秧苗播种下去,都不需要照料就能获得不错的收成。不管是是用甘薯养猪,还是拿来酿酒精,都是现在大明所需要的商品。

  魏良卿带来最好的消息是,根据农科院从各地搜集而来的水稻、小麦、棉花良种,农科院终于确认了五六种可以配套一年两熟的良种。

  从明年开始,农科院打算在长江以南地区,以县为单位试验稻麦、稻棉一年两熟的轮作制度。如果能够试验成功的话,那么3-5年之内,整个南方就都能推行一年两熟制度了。

  一年两熟比起一年一熟,大约可以增产30%-50%,在没有化肥的时代,已经算是相当大的提升了。至于甘薯、马铃薯、玉米等新作物的推广,则并不是那么容易。

  北方生产条件差的地区,百姓比较容易接受这些耐旱耐瘠的美洲新作物,但是南方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就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