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1章 关于义务教育的问题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主张后,顿时意识到,他硬压着冯振鹭不让他回朝的想法恐怕是行不通了。

  特别是现在的吏部尚书徐光启,还是崇祯最为坚定的支持者,有了这两人的支持,就算他是首辅也挡不住,崇祯对冯振鹭任命新的职务了。

  不过他很快的便打断了,钱谦益向皇帝举荐,让冯振鹭接任礼部尚书一职,以推进三年小学义务教育一事。

  毕竟去年以来,除了北直隶、浙江之外,其他各省的三年小学义务教育事务推进缓慢,现任的礼部尚书显然有失职的因素。

  虽然礼部尚书来宗道不在此处,但是内阁中专管教育事务的李天经不由为来宗道分辨了几句。

  “三年小学义务教育制度推行不下去,也不能完全责怪礼部官员办事不力。

  即便是建立一所最为简单的村学,造个校舍便起码要150两,购置桌椅、课本要50两,聘请一名教授国文的老师,一名教授数学的老师,各给60两一年。

  也就是说建设一个教授4、50人的村学,就要花费320两,今后每年还要持续支出150两。

  南方一亩中田,一年产出不过2两,北方一亩中田最多1两。也就是说南方维持一所村小,必须要有75亩学田,而北方则最少也要150亩学田。

  北直隶现在的三年小学义务教育制度,也不过刚刚覆盖了顺天府60%的地区,顺天府以外地区建立小学的,同样没有超过30%的村子。

  到现在为止,顺天府大部分的村学,一直是陛下从内库拨出的银两在维持。

  而浙江一省是推广三年小学义务教育制度最好的地区,该省本就有向学之风,即便是家中不富裕的也会拼命送子女去开蒙,即便是读上一两年,认识几个字都好。

  再加上浙江人稠地狭,读书人的比例又多,聘请的老师费用可以减少为50两一年。加上往往可以三四个村子的孩童拼凑一所学校就读,因此所要建造的校舍和聘请的老师便大大减少了。

  此外义乌一地士民,因为昔日卫国有功,按照陛下的吩咐,由户部专门拨付5万两,并内库每年拨付3万两,修建了250所小学,是浙江小学建成最高的地区。

  至于其他各省,北方数省受灾严重,因此根本无从开展小学义务教育。而山西商贾虽然众多,但是分布却极不平衡,商贾多的地区小学便建的多,商贾少的地区便无从建起。

  河南、山东重族学而轻小学,自然也就发展不起了。至于南方各省,不是从无向学之风,便是认为小学不是正途,只有以科举为目标的私塾、书院方为正道。

  礼部今年的预算不过400万元,就算什么都不干,也只能建1万所村小,分到两京一十三省,不过每省666所,刚好够覆盖一个中等规模的府。

  而且不仅仅建设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