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57章 关于新式火炮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孙元化和他的研究小组的设计下,这些大炮很好的符合了崇祯的标准化和减重化的要求。最小的3斤炮炮身只有公斤重,加上炮车也不过公斤重。

  在野外作战时,即便是没有道路的崎岖山区,也可以凭借着人力分拆抬上山。平时行军则安排了两匹挽马用于拖曳,紧急时刻1匹马也能拖动行军。

  火炮的口径85毫米,游隙十分之一,炮弹重量公斤,装药公斤,火炮的5度射角射程为480米,造价为41元每门。

  这门火炮的威力虽然在整个火炮体系中最小,但是胜在轻便廉价,而且比起此前明军使用的虎蹲炮之类的非标准火器威力要大的多。

  2-3名训练熟练的炮手就能够进行操作,虽然现在最快的射击速度是2分钟每发,但是孙元化认为只要多加训练,今后达到1分钟每发也是可能。

  而汤若望等人也正在编订射表,准备把不同规格火炮的射程和射界大致固定下来,好供炮手进行操练。至于那些在铸炮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导致不能符合射表的大炮将会作为不合格品,提供给商船或是外销。

  而在火炮射击的辅助仪器上,传教士带来的炮口象限仪,也改成了更容易操作的炮尾象限仪。可以说,在这一连串的火炮铸造和射击技术的改进之下,炮兵已经差不多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作战单元,再不是从前随意从士兵中抽调人手装药点火的非正式军队编制。

  火炮铸造和射击技艺的研究,不仅大大加深了明军指挥官对于火炮性能的了解,使得他们可以更为准确的使用手中大炮的威力。

  最为重要的是,破除了明军士兵对于火炮的神化和畏惧心理,从前一干武官和文人一味的吹捧火炮的神力,动不动就是一炮下去糜烂数十里,使得明军士兵在作战时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了火炮身上。

  这些明军士兵在这些文人虚假的宣传中,胆怯的认可了女真人在野战中无敌的形象,却又愚昧的认为在守城战中,只要大炮将军一响,女真人便要死伤惨重了。

  这种想法不仅让明军失去了同敌军野战的勇气,还把大炮的威力无限的拔高了。因此一旦在守城时,火炮的威力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大时,士气自然也就开始不断低落了。

  把火炮看成神物,而不是一件人手制造使用的战争工具,也使得明军的将士疏于火炮射击技术的研究,把火炮发射所需要的严谨和科学,当成了战场上期待神灵保佑的奇迹。

  这种思想表现在实处,便是在战争中随意的装填*和弹丸,畏惧炸膛的士兵大幅度的减少标准装药;而勇敢的士兵则拼命装填*,完全不理会火炮本身的性能和射程。

  结果便是,前者发射的炮弹威力不足,让己方士兵大失所望。而后者则往往造成炸膛事件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