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5章 选妃?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让这位孝期未出的张皇后来操办选妃的事务。

  如果直接同周皇后讨论此事,未免显得他们过于急迫,被这位皇后殿下记恨就不大好了。因此找个中间人从中劝说一下,给皇后一个缓冲,让大家都有台阶可下,这才是最好的办法。而这个人选,原本选皇后的娘家人去劝说是最好的。

  但是周皇后的母亲早亡,而他的父亲又不是一个谨慎之辈,要是把这事提早泄露到崇祯耳边,恐怕大家都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虽然崇祯登基方一年,但是吃过苦头的勋臣们,已经了解了这位少年天子的手段了。以前他们虽然畏惧皇帝,不过是畏惧皇帝所拥有的权力,他们也很清楚,皇帝也需要他们控制军中的将门势力,作为皇帝在军中的耳目。

  因此只要他们行事不超过皇帝的容忍限度,其实还是挺安全的。但是自从设立了军校和总参谋部后,勋臣对于皇帝的作用就几近于无了。

  而不管是勋贵还是现在执政的文官团体,在这一年来的风云变幻中,也不知不觉的,把崇祯当做了一位真正执掌帝国方向的皇帝,而不是他们此前认为的,尚需要磨炼和学习才能亲政的少年天子。

  虽然有英国公府挡在前面,崇祯对于勋臣只是采取了圈养的温和手段,并没有采用过于激烈的方式进行整顿勋旧。但是皇帝对于后族迟迟不予册封爵位,还是让这些勋臣们感到了一些危机感觉。

  被夺取了京城军队控制权力的勋臣们,自然不敢如同以往一般,肆无忌惮的公然同宫内联络,收买宫人内臣,为自己探听宫内的消息。

  因此只能选择从田妃和袁妃身上打主意,希望她们中的一位能够去说服周皇后,让这位皇后殿下能够亲自为崇祯选妃,一来可以增添后宫的人气,好早日诞生大明王朝的继承人;二来可以让崇祯分点心思在宫内,不要整天把精力都放在外朝的公务上;三则是勋贵和文官都希望,在宫内有一个站在他们立场上的妃嫔。

  毕竟崇祯大婚的时候,不过是一位无足轻重的亲王,因此他的三位妃嫔全是真正的民间小户人家之女,或是低阶武官的之女,同现在的勋贵和文臣们都没有什么关系。

  如果崇祯只是万历、天启这样的皇帝,那么外朝文官并不关心皇帝的后宫之事,他们同司礼监联合起来,便有足够的影响力,让皇帝作出符合自己需要的选择。

  但是显然这位崇祯皇帝更类似于嘉靖这样的皇帝,短时间内就把宫内的势力整肃了一遍,以往权势滔天的内廷,现在忽然之间便悄没声息了下去。

  而崇祯除了大刀阔斧的对内廷整顿了一番之后,对待外朝的文官也越来越强势了。这种状况显然有些击破,大明朝长久以来形成的权力平衡了。但是天启年间的党争,不但对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