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6章 开学典礼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持了皇帝的决定。他给出的理由倒也不强,但是很合理。

  他以为,既然当初已经宣告过,招这些流民首领入京培训,是为了安排他们就职做准备,那么现在培训已经基本完成,便应当履行承诺。否则,今后天下谁还敢相信朝廷的承诺呢?特别是在朝廷推行改革的时刻,更应当言出必行。

  当首辅也站到了崇祯这边时,内阁会议基本上就不会再出现别的结论了。而对于黄立极来说,他站出来支持皇帝的主张,除了一半是维护朝廷的威信之外,另一半则是觉得,借这个机会往江南安插一些人手,实在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就如崇祯之前一直所说的,今日江南地区的治权,基本已经为当地的士绅所把持包揽。这些士绅一边操控士林舆论,一边同江南盛行的打行勾结,如宋江这般黑白通吃的地方土豪,在江南可谓比比皆是。

  虽然江南是大明最为富庶的地方,但是在江南担任官职却不是什么好差事。因为当地的士绅太过强势,而胥吏、打行、士绅早就勾连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络。那些刚入仕途便选派到江南担任县官的进士,在这种关系网络的包裹下,往往就成了一座县衙中的泥菩萨。

  偶尔有几个想改变格局的新县官,也常常在当地士绅的逼迫下退让或是调任。直面这些士绅的地方官员尚且如此,朝廷的政令在江南难以落实,自然也就成了常态。

  各地新建的巡警局,比之从前的捕快衙役的权力可大多了。而且巡警局还有着较为明显的军队色彩,比起那些世代更替的捕快衙役,同当地的社会联系要简单的多。

  作为主政朝廷的内阁首辅,利用巡警局争夺地方上的治安权力,这显然是黄立极不能拒绝的诱惑。因此在崇祯稍稍解释了下自己的主张之后,黄立极便选择了皇帝的立场。

  虽然在内阁会议上通过了这份主张,但还是有几位阁臣觉得事情还没有结束,任命各地巡警官员,还需要得到刑部的首肯。他们并不觉得,一向以刚直闻名的刑部尚书袁可立,会同意内阁的这份决议。

  不过他们很快就失望了,内阁作出的决定传达到刑部之后,刑部尚书袁可立便通过了吏部对275名地方巡警官员的任命书,除了少数人被调换了任职地区外,袁可立没有否决任何一份关于流民首领的任命书。

  袁可立的行为,让京中对这些流民首领任命一事持反对意见的官员们,陷入了狐疑的态度。他们不知道是该继续反对,还是应当暂时放弃,观望下去。毕竟袁可立的名望可比一般的大臣要高的多,他的态度左右着不少年青官员的想法。

  当京城中的舆论还在纠结着,朝廷这次把大量的流民首领任命为南方各地巡警官员是否合适的时候,崇祯却跑去了日忠坊同安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