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2章 西南捷报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之辈。除了按循守旧之外,那里能安邦抚民呢?”

  听到崇祯的感慨,张岱不由大起知己之感,他顿时点了点头说道:“陛下此言不错,学生以为,这科举一途,盖用以镂刻学究之肝肠,亦用以消磨豪杰之志气…”

  “不许在陛下面前无礼。”张耀芳小声的训斥了儿子一句,随即又迅速向崇祯请罪道:“臣教子无方,还请陛下恕罪。”

  张耀芳虽然不愿屈服于俗流,但是对于世事的了解,却远比张岱为多。

  崇祯对于科举制度不满,抱怨上几句,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张岱在皇帝面前发表的一番攻击科举的言论如果被传了出去,恐怕他很快就要被天下读书人视为仇敌了。

  张耀芳自然不会让儿子落到这个下场,于是颇为失礼的训斥了张岱一句,随即又帮着他在崇祯面前否定了之前的言论。

  朱由检看了看一脸紧张的张耀芳,又看了看他身边虽然住了嘴,但依然满脸不忿的张岱,便随口说笑了几句,算是将这事遮掩了过去。

  随即朱由检便把话题转移到了公务上去,“你们提出的请求调拨*和购买精钢开石工具,朕会通知军器监,到时自然会有人同你们进行协商这些事情。

  至于宗子么?燕京大学的文学院,尚缺一名教授,不知你可愿意屈就?平日里,朕也可以就近向你讨教些学问。”

  现在的燕京大学,已经不再是一年前鱼蛇混杂的国子监了。这一年来,燕京大学不但招募了众多北方士子,还延揽了不少李贽和泰州学派的门徒。

  这些此前被理学之士打压的进步学者,渐渐在燕京大学形成了一个团体,举起了反对自北宋兴起的程朱理学的旗帜。同大学内研究化学、物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新学团体并列,成为了北京城内影响力极大的一个学术团体。

  燕京大学也因为有了这些个倡导新思潮的学术团体,一举成为了北方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新学术、新思想的发源地。

  此时能够进入燕京大学任教的,不再是科举仕途不顺的举人,而是学有专长的各地学者。凡是能够获得燕京大学聘请的教授,都是在某个方面有独特见解的学者。

  而崇祯对于燕京大学教授的亲近,和内阁制定国策时,询问于相关学识的教授,也渐渐形成了制度。这使得大学教授一职,开始变得炙手可热了起来。

  现在燕京大学的教授,如果没有专门的特长,就连进士也难以觅得一个职位。而张岱不过是同皇帝聊了聊天,就获得了这样一个任命,这要是传了出去,必然会让某些知情人眼红。

  不过现在站在崇祯面前的,都是来自于山东的中低层官员,他们或许听过名声鹊起的燕京大学的名字,但是对于燕京大学教授一职意味着什么,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倒不是很惊讶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