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4章 问话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视的日子,实在是让他有些度日如年。虽然崇祯没有拿掉他司礼监秉军太监的头衔,但是迟迟不对他做出一个结论,却更是让他感到担忧。

  近一年的透明人生活,让他发觉还不如和魏忠贤一般,一开始就被发往凤阳守陵,也算是有了一个结果。也比现在这样,每日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强。

  今天突然被崇祯召见,并询问他们关于蜀王通匪一案的处置建议,顿时让李朝钦意识到,这也许是他最后的翻身机会了。

  涂文辅的处境比李朝钦强的多,自然也就表现的更为谨慎一些。毕竟他们是天子家奴,但蜀王可是天子的亲戚。

  虽然自从永乐皇帝奉天靖难成功,历代皇帝对于各地藩王的行动都警惕的很,但是在这个以仁孝治理天下的社会,对于亲戚过于刻薄,显然不是什么好名声。

  因此皇帝对于藩王谋叛的警惕,不代表他会乐于见到自己的家奴欺凌藩王。就算真有蜀王通匪的案子,那也应当是来自于地方官员的呈报,而不应该是徐应元出面。

  地方官员原本就有监视藩王举动的责任,他们的呈报不会让宗室和天下百姓生疑。但徐应元可是宫内的太监,他出面指证蜀王通匪,不仅打了地方官员一记耳光,还会让宗室和天下百姓疑心这件事背后有崇祯的意思。

  涂文辅想了许久,终于开口对着皇帝说道:“臣以为,蜀王通匪一事或许别有隐情,陛下还是再等等,等到四川有更为详细的情报传来,陛下再做决定为好。”

  朱由检抬头看了看他,不动声色的问道:“你的意思是不是,徐应元有可能冤枉了蜀王?或者你觉得,这里面会有什么样的隐情呢?”

  王承恩、王德化、徐应元、高起潜几人都是陛下在潜邸时的相伴太监,虽然徐应元同朱由检的关系不及前面的王承恩、王德化亲密,也不是他这个半路投效之人能够评价的。

  更何况,涂文辅不仅同王承恩相熟,同徐应元的关系也不错,因此他没打算在崇祯面前说徐应元的坏话。

  涂文辅脑子里稍稍思考了片刻,就对着崇祯回道:“臣并不是说徐公公冤枉了蜀王,只不过自古以来天下利润最为丰厚的生意,莫过于盐铁之利。

  只是食盐乃是朝廷专营,各地藩王除了向陛下请求赏赐盐引外,并不能直接煮盐发卖。

  但是铁器工坊就不同了,只要不打制朝廷严格禁止的兵器铠甲,便算不得什么大问题。

  虽然各地藩王不许拥有大规模的兵器工坊,但是如果只是打造农具和一般铁器的工坊,那么朝廷基本上也不太好干涉。

  不过为了避嫌,这些藩王自己一般不会直接经营这类工坊,而是委托给商人管理,或是同商人合股,只要求每年获得固定的收益即可。

  既然这些工坊交给了商人,以他们贪图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