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2章 郑芝龙的焦虑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冬无严寒的气候特点。很快便吸引了许多欧洲商人,他们碾转找到了郑芝龙,希望能够在厦门岛或是鼓浪屿购地修建居所,在此地居住下来。

  相比起炎热的东南亚地区,厦门简直可以算是天堂。而且这里的生活条件也比东南亚好的多,不会有那么多要命的热带疾病。

  郑芝龙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意识到这些外国商人的要求对他有什么好处,但是随着已经修建好的一部分仓库和住房,以令人咂舌的高价卖出之后,他立刻意识到了,岛上的土地有多么值钱了。

  厦门岛原本是一些渔民和军士居住的地方,这里的土地因为不适合耕种,所以基本上可以说是一钱不值。但是现在修建好了港口之后,围绕着港口周边的土地却比最上等的良田还有值钱。

  郑芝龙稍稍计算了一下,如果他把岛上的土地全部占下来,然后拿出一部分修建仓库住房出售,那么光是出售房产的收益,就能收回他修建港口和船厂的投入了。

  不过当郑芝龙想起打听岛上土地的所有人时,才发觉除了他修建港口和船厂的土地之外,岛上其他土地,包括鼓浪屿都已经落入了内府的名下。

  同郑芝龙出售修建好的仓库和住房不同,内府对于修建好的仓库和住房只租不售。随着来到厦门港的商人日渐增多,内府名下的这些仓库和住房,成了岛上仅次于港口和船厂的重要物产。

  虽然郑芝龙醒悟过来之后,也开始停止了发卖岛上的物产。但是他愕然发觉,建港之后获益最大,居然是内府而不他这个辛苦建设港口的人。如果对方背后不是皇帝的话,他必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除了这件让他烦心的事情之外,更让他烦恼的是,随着南北口岸的开放,原本被福建人垄断的中日贸易,现在已经呈现出了各省竞争的趋势。

  上海、宁波、厦门、广州这些南方的主要港口,出口的货物种类基本相同,以生丝、丝绸、瓷器、茶叶、棉布和铁器为大宗货物。而福建除了铁器和茶叶之外,对于其他货物并不占据优势。

  特别是利润最高的生丝、丝绸、棉布,主要产地就在太湖流域,有了上海和宁波两个港口之后,那些商人们显然更愿意走方便的上海、宁波港口,而不是先费力的运到福建,然后再外运到海外去。

  虽然海商协会同皇帝达成了协议,设立了生丝市场,让大家一起分享了生丝的利益。但是对于郑芝龙来说,只能分享到一部分海外贸易的利益,显然是不能让他满足的。

  同日本的贸易因为竞争激烈而获利甚少,而想要开拓马尼拉、东南亚之地的贸易市场,却又被荷兰及欧洲商人所阻挡。郑芝龙突然发觉,以往让他觉得宽阔无比的台湾海峡,现在却狭窄的像是条小河沟。

  而自从许心素北上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