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8章 扬州风云四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据土著的产业的。虽然扬州城的社会风气大坏,一些百姓只要有钱就愿意出让自家的祖居,但是也有不少人是不乐意让出自家的产业的。

  而自古以来,出售房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要先问亲友再问四邻,若是这些人都无意,方可卖给外来人。这是风俗良序,毕竟大明还是一个农业社会,一个家庭的人际关系很少出现变化,一旦有人定居下来,就是上百年的邻里关系。

  正是这种极为稳定的社会关系,才会有远亲不如近邻的俗语。如果自家身边出现了一个恶邻,又有谁会愿意呢?俗话说的好只有千日抓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特别是这些盐商动不动就想要扩大产业,谁知道自家的房子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目标呢。

  因此这些盐商同本地百姓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的融洽,甚至是常常出现纠纷。一旦出现了纠纷,盐运司衙门往往偏袒盐商,打压本地百姓。盐运司衙门比扬州府衙的等级还高,加上运司的盐运使都是京官就任,本地官员更是不敢过于得罪。

  于是在扬州府,本地百姓同盐商之间发生的纠纷,倒是十次里有九次失败的,这种怨气自然是要淤积在当地人的心里的。

  另外,从万历13年扬州设立商籍一来,扬州府学内便多了14名商籍生员的名额。虽然说这14名商籍生员是额外增加的,并不占有本地生员的名额。但是扬州府的举人名额可没有增加,这14名外地生员参与本地的科举考试,实质上便是在竞争扬州本地的举人名额。

  这种状况自然是引起了本地士人的不满,但是扬州盐商不仅同盐运司衙门交好,对于每一任巡盐御史同样恭敬有加,再加上他们刻意交接江南的出色文士,因此扬州士人的抗议声音很快就消失了。

  不过表面上的声音是消失了,但是私下里这些士人对于盐商的行径却依然痛恨着,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市井小说,把盐商当成了反面人物。

  正是因为扬州城百姓的这种心态,所以察院抓拿运司衙门官员的时候,并没有出现什么乱子。也没有什么人出来阻拦,就这么让这群士兵把这些官员带出了城去。

  但是对于本地盐商来说,运司衙门的大小官吏基本被抓走,完全是一个噩耗。先不说,他们这些年喂饱的这些官员,花费的巨额银两都有可能打水漂。便是这些年来,他们同这些盐运司大小官吏勾结,干的那些不法事宜,要是被抖露出来,也是灭顶之灾。

  于是扬州城内大大小小的盐商们,在接到消息之后,便立刻赶去了八大盐总商的家中,想要八位总商出面同察院谈谈,看看这位新任的巡盐御史究竟想要做什么。

  然而八位总商的家人出面接待了这些盐商之后,他们才知道,察院一早就把八位总商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