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2章 赵率教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率教所部入关,镇守遵化城,整顿蓟州镇的长城防御,是崇祯亲自建议的。所以,对于赵率教的要求,遵化城内以巡抚为首的文职官员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下了。

  赵率教是辽西将门出身,一来遵化就夺走了原本蓟州镇对于遵化、三屯营及长城守备的诸多权力,原本的三屯营总兵朱国彦更是被远调昌平,因此蓟州镇出身的一干将领并不服气于赵率教的到来。

  而修缮遵化城城墙,拆除护城河、城墙两侧的民居,恢复当年戚继光制定的各项防御措施,也让巡抚和本地县令等文职官员大为光火。赵率教的举措激起本城士绅的不满,最终都压迫到了这些文官身上,而他们又不能从中捞取好处,因此对于赵率教的弹劾一年来就没有消停过。

  如果不是朝廷直接撤除了叫的最利害的遵化兵备道副使,不是免去此人的职务,而是把遵化兵备道职务给撤销了,让遵化城内的官员们有所收敛,赵率教觉得自己还真有些干不下去的意思了。

  遵化城内大大小小10多个衙门,都察院公署、顺天巡抚行院、总镇行署、副总镇行署、监视行署、遵化道署、兵备道行署、游击公署、运饷通判署、督饷厅、左营公署、右营公署、辎重营公署、守备府公署、遵化驿、武学等。

  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是城内的军事力量此前却并不多,常驻军力为,总兵1员,副帅1员,参将2员,游击1员,守备2员,都司1员,千总2员,把总2员,马兵100名,步兵1342名。

  对于多年未经战火的遵化城来说,这个兵力已经够多了。但是对于从辽东战场上退下来的赵率教来说,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年逾60的赵率教虽是河北人,但是前半辈子都在西北边境同蒙古人打交道。努尔哈赤起兵之后,才调往辽东军中。同后金作战不到十年,他已经认识到明军最大的敌人已经不再是蒙古人,而是这些辽东建奴了。

  蓟州镇作为辽西镇的后方,虽然一直没有遭遇到战火,因此保全了军队的实力。不过在赵率教看来,明国同后金打了快10年的仗,但是这些蓟州镇的将士们却一点危机感都没有,依然觉得自己的太平日子能够一直过下去一样。

  蓟州镇的将领不是好为大言,就是贪好财物,一味以克扣军饷,驱使麾下军士为自己务农谋利。辽西将领们克扣下军饷,起码还知道养一些家丁,以护卫自家的性命。

  但是这些蓟州镇的将领贪下财物,却不是置办产业,就是贿赂那些文官,想要谋取一个油水丰厚的官职。若是有朝一日,后金出现在蓟州镇的防线外,赵率教觉得自己根本指望不上这些蓟州镇官兵。

  而后金从辽东出兵想要破关而入,除了走辽西这条滨海大道之外,未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