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9章 夏允彝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于想要维护几人之间的友谊,并不代表他对夏允彝这篇文章有什么反对意见。

  周钟正起初加入几社的目的,不过是为了结交友人,切磋制艺,砥砺学问,增广见闻而已。不过到现在,倒是为了未来仕途上能够有所臂助的心思倒更重一些。

  身为复社领袖的张溥不仅文名卓著,在江南文人这个群体中更是威望颇高。不少士人都把张溥视为未来阁相之选,周钟正自然不愿意同这位旧友交恶。

  但是他身边的夏允彝,现在在京城士人中的声望还要高过张溥。自从去年被崇祯亲口称赞其有同学友爱之仁后,夏允彝这个在京城默默无闻的江南士人,便一举成为了京城士人中的后起之秀了。

  有着崇祯的关注,主持燕京大学的学监自然会积极的给予夏允彝以发挥才能的机会。燕京大学年初成立的学生会,副会长便选上了夏允彝。

  如果说此前夏允彝不过是一个有点热血的读书人,那么进入学生会之后,他便算是初步踏入了一个组织中去了。燕京大学现在拥有上千学子,去除了国子监原本的严厉规则之后,便主要依靠新成立的学生会自己管理。

  在没有强制权力的支持下,依靠几十人的学生会组织去管理上千学生,可以说是一件相当锻炼人的任务,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组织严密的党团可以依靠。

  当然这对于某些人来说,也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不管是出身官绅富户的学生,还是家境贫寒的学生,都不可能获得一个管理如许多人的机会。

  在以往,科举入仕的进士们择官上任时,首先就要寻觅两个幕府师爷,一个管钱粮,一个管刑名。如果没有这两个人,这些刚刚踏入仕途的进士就连官也不会做了。

  而现在,燕京大学学生会的设置,无疑是给了这些有志于仕途的学生们,一个学习如何做官的锻炼机会。

  夏允彝性格过于刚强,以他的个性其实不太适合在明末的官场厮混,不过他做事的才能却并不差。有了学校方面的支持,加上学生们毕竟不是圆滑的官僚,倒是让他切实的作出了几件大事。

  而不少学生倾慕他的为人,最终聚集在他身边成立了一个文社,曰讲谈社。作为讲谈社的一员,周钟正自然更亲近一些夏允彝,而不是复社领袖张溥。

  他看到文章就想要劝阻,也是从夏允彝的角度出发。在他看来,夏允彝进入仕途后,迟早都是要入阁的。他们和张溥都属于南方士人,大家互相援引,怎么也比互相拆台好。

  不过既然夏允彝不介意,周钟正也就把这个问题先抛之脑后了,“有些人说陛下之安危乃是国本,是以不可轻移。建奴虽然凶恶,不过也只是一边鄙小胡,选一朝廷重臣领兵出征已经足够了。

  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京畿附近都是平原地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