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8章 战争的间歇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他们意识到,朝廷手中还有一只能够抵挡后金的军队,而皇帝能够在战场上驱使辽东军作战,还能赢得胜利,他们在皇帝面前成了可有可无的人员之后,这些将领便立刻向崇祯屈服了。

  更何况,这位少年皇帝不仅不好糊弄,而且心肠也硬的很。至少祖大寿就觉得,他是不敢在战场上公然对着自家逃兵开炮的,否则手下的将士说不定在战场上就要哗变了。祖大寿甚至以为,崇祯命令吴襄等逃将进攻金山上的鞑子营地,估计都没想过要让他们全部活下来,只不过吴襄他们的运气不错,被包围的鞑子根本没有拼命的打算,选择了逃亡突围而已。

  同那些意识到形势发生了变化就立刻向皇帝屈服的武臣们不同,一直心怀不安的王在晋、王之臣等文官,在得到了这场战斗胜利的消息之后,并没有感到心安,而是更为担忧了起来。

  这种担忧不仅仅在于,他们生怕年少气盛的皇帝因为连续轻易的获胜而过于轻视了后金军队,最终让大明军队遇到一个更大的挫折。

  还有一种不能言语的不安,便是皇帝动员起辽东明军作战勇气的方式,既不是君臣大义也不是儒家的道德学说,崇祯所具有的这种看起来脱离了圣人之道的思想,让王在晋、王之臣等文官们,极为担忧崇祯会成为又一个离经叛道的正德皇帝。

  不,应该说,崇祯现在所做的事,要比正德皇帝走的更远。毕竟正德皇帝只是厌烦于繁琐的礼仪制度,从大体上来看,还是极为敬畏圣人之学的。

  但是看崇祯之行事却有所不同,这位少年皇帝在登基后没有遵从于惯例,召开经筵以接受圣人之学的教诲,反而设立了皇家科学院这样一个研究旁门左道的机构。如果不是皇家科学院并不属于朝廷设立的官方机构,而是由内府拨款设立的一个没有名分的机构,估计一开始都成立不了。

  因为东林党人和阉党成员之间的争斗,使得崇祯在登基时得到了极为宽松的环境,而这位少年皇帝也除了设立皇家科学院的举动之后,还把两京国子监也改为了两座大学。不管是皇家科学院也好,国子监改成大学也罢,这两个机构对于大明朝堂来说,都不是什么可以左右朝局的存在,因此也就没有人愿意冒着触怒皇帝的风险进行反对。

  但是当皇家科学院同大学联系在一起之后,就如同发生了某种变化一样,在年轻士人之间掀起了极大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力多在北方士人的群体内,但也已经足够被皇帝用来传播自己的声音,以对抗左右士林舆论的清流言官了。

  一个得到了年轻士人拥护,又赢得了军队效忠的皇帝,如果是一个不肯安分的人,那么对于现在因为党争而分裂的朝堂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也就是在这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