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七章 冲突的记忆_重活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这个事情表面看起来是机械一厂联合锅炉二厂大院的孩子跟其他几个大院之间孩子为争夺地下迪斯科舞厅的斗争,但根本原因则是以宋平安为首的青少年流氓团伙跟其他青少年团伙之间的权利斗争,或者说是利益斗争。

  从大的方面来说,自从文革结束,自从恢复高考,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大量没有考上大学的青年就成了待业青年,并由此慢慢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问题。而原因就是这时候的改革开放刚起步,大的国有工厂企业数量有限,其他集体企业以及个体经营之类的方式还是星星之火,没有燎原,自然就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这样一种情况,就形成了一种中低学历岗位人员爆满,大学以上高学历的岗位却急剧空缺的情况。也就是说,此时的青年,如果考不上大学,又无法参军的话,基本就只能在家待业。

  这些青年不能上学,又精力旺盛没事儿干,自然就开始了一种新的张扬个性的所谓流氓文化,打架斗殴自然就是必备课之一。后来发觉单个打没意思,就自然而然的凑堆,形成了许许多多的不良团伙,从个人战变成团伙战,也因为这样,许许多多的不良团伙纷纷在这个时期诞生。所谓中国八十年代的摇滚文化,其实也是从这种风气中诞生的,而崔健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这种情况,单靠力量单薄的公安局是无法全面禁止的,毕竟你能在明面上搞,人家就在底下下打。只有靠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靠工作岗位的进一步增多等多种方面来解决。

  在1983年的时候,迪斯科舞厅还没有普遍化、公开化,所有的迪斯科都是私底下偷偷的开,且多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北城县这个迪斯科舞厅也是这样。

  其实北城县不过是个小县城,并不是北京上海等城市那样开放的比较早,这里本来是没有迪斯科舞厅,这个北城县第一个迪斯科舞厅的创办者,是一个跟随父亲工作调动,从北京过来的年轻人,而这个年轻人,正是目前北城县迪斯科舞厅的实际拥有者,第一机械厂耍孩子的现任团伙头目,宋平安。

  北城县第一个迪斯科舞厅的前身,不过是城乡结合部一处废弃小学的教室。那个小学本来是个村办小学,只有一间教室,后来由于县城扩张,重新划分了城乡,结果那个村正好划分到城里,于是小学停办,大家都到城里其他小学就学,这个简陋的小学教室就空闲下来。

  后来,这个教室由于地方挺大,没有人管,又远离市区,于是就成了北城县本地青少年不良团伙偶尔过去聚会玩耍的地方,比如周日一起凑堆去来个点火烧烤之类的,但就算这样也很少去。

  也就是说,那时候这里还算是个公共场所,并没有油水可言,人很少去,反而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