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七章 商业集团(六)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增加财政收入,毕竟现在清国用钱的地方可多着呢。

  湖北虽然迭经大战,但毕竟底子在那儿,因此就贸易特产商品来说,还是颇有可观之处的。比如这次清国确定的通商口岸沙头市,位于荆州城(即江陵县)以东,是一处天然良港,适宜大船停靠,因此被双方共同确定为互市口岸之一,清国为此将原本设于荆州城的炒关也迁移到了这里,可见重视程度。

  李难先在沙头市镇的市面上见到了大量的稻米、川盐、木材、干果、药材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手工制品。这令他很是惊奇,因为沙市地处清、顺势力犬牙加错处,隔壁的江陵县几十年来已经三易其手,最近一次乃是十余年前清军发兵攻下了这座荆州府的首县,然后在这里设置战船(后被摧毁),添置炮台,作为拱卫安陆府西部的军事重镇。

  这样一座地处前线,且面临着重大军事压力的城镇,市面居然也能看到几分颜色,当真是令他感到一些稀奇了,难不成此地的经济活动如此活跃,以至于都不害怕战争了?不过不管沙头市是真不害怕战争还是假不害怕战争,总之在东、清两国确定其为互市口岸之后,这里面临的战争威胁确确实实会大大降低——想想就知道了,当城里住着成百上千的东岸侨民,堆积了大量来自宁波的货物之后,哪个顺国将领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来强攻这座城市?难道就不怕误伤了东岸侨民以至于引起外交纠纷么?他承担不起这个责任的!

  因此,清国将沙头市确定为互市口岸,其实也挺鬼的,严格说起来是有那么一丝绑架东岸人做盾牌的意味在内的。不过,沙头市本身的条件也确实不错,东岸人也就不怎么计较这方面了,一切还是生意要紧嘛。

  李难先作为东岸大买办,自然也不是不学无术之辈。事实上在前往沙头市及安陆、襄阳、德安诸府考察之前,他就重点查阅过相关古籍和资料,得知沙头市自古以来便是商业重镇——春秋时期,沙市即位楚国郢都的外港及市肆;唐人诗句中已有“江馆连沙市,泷船泊水滨”之咏;到了宋代,沙市成了三楚名镇,“通南北诸省,贾客扬帆而来者多至数千艘,向晚蓬灯远映,照晃常若白昼”;在明末的时候沙市一度达到了顶峰,“沙市明末极盛,列巷九十九条,每行占一巷,舟车辐辏,繁盛甲宇内,即今之京师、姑苏皆不及也。”

  从以上这些描述便可以看出,沙市确实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繁华的贸易口岸,因此即便在明清鼎革之际遭遇了大规模的兵灾,后来顺、清两国连年大战又使其雪上加霜,但到底底子仍在,元气犹留有几分,因此李难先前去考察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商业贸易还算有点气候,这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李难先在沙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