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九章 狩猎之国(十七)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提起点精神的,大概就是满街到处都是的杂技艺人了。这些人大概是从远东过来的,从小练就的家传技艺,表演起各种戏法来让人目不暇接。奥列格看了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就是莫斯科每次庆典的时候,沙皇都会请一些马戏团来表演,他小时候随长辈观看过,至今记忆犹新。

  奥列格让一名随从给了这些人两个银元,这让他们连连感谢。毫无疑问,他们的收入并不高,表演也很辛苦,且还有一定的危险性,赚的都是辛苦钱。奥列格曾询问他们为何不去开荒种地,那样收入差不太多,但要安全、安逸多了。但这些人回答的只有苦笑,当一个人从小学习的都是如何表演,如何取悦人得时候,你再让他去种地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奥列格没在河西县的大街上浪太久,5月5日,他就接到了县政府的邀请,王大壮已经从洛阳府考察归来,正在办公室内等着接见他,于是奥列格少爷便很开心地买了点茶叶做礼品,屁颠屁颠地跑去见面了。

  “纳雷什金大厦我也是去看过的,一年租金收入怕不是得有十几万元?奥列格,这样一笔巨大的收入,你想好怎么用了么?”王大壮虽然年轻,但做久了地方主官,这气势就是不一样,一上来就先声夺人:“即便去掉税收、薪金、维护费用及其他开销,一年剩个十二三万元不成问题吧?嘿嘿,十几万元,咱们河西大部分县一年的财政收入算上卖地钱,还不一定有这么多呢。我就不绕弯子了,怎么样?有兴趣来我们这里搞项目不?”

  “别急着拒绝。”王大壮示意秘书泡一壶马黛茶,然后笑着说道:“我听说过了,你对去森林里开厂没太多兴趣,也弄不到什么人是吧?这我可以理解,那么有没有兴趣来河西搞项目呢?我们这里工业项目是很难了,我了解过了,起步太晚,上头也没政策扶持,那么只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搞一些别人搞不了的了。”

  王大壮提到的“别人搞不了的项目”,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棉花种植。毋庸置疑,棉花在东岸现在是一种价值不低的经济作物,而查科平原的东半部分恰恰具备了种植棉花的一切有利条件:这里有很多稀树草原或砍伐完树木的空地,土壤是沙质黏土,温度恰到好处,每年无霜期超过210天,光照充足,且夏季降雨在花蕾绽开时节明显停止,简直就是天生的种植棉花的地方。

  农业部、纺织部早就派人来进行过无数次的考察,结果都非常令人兴奋。大家一致认为,这里确实是棉花生长的“圣地”,必须花大力气进行开发。不然的话,老是靠国内零散的种植以及海外进口(加勒比海及新华夏岛),这成本确实降不下来。考虑到如今欧洲人机械化生产棉布的程度越来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