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八章 归程 四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等人顶着人们惊奇的目光,将一封书写考究的信件递给了码头官员,并表明了身份。将信将疑的码头官员一面请他们入内休息,一面派人去王宫报信。窗外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货物集散地,一些商业掮客穿梭在人群中,不断向每个商人或船长介绍生意。在这些人里面,人数最多的显然是香料行业的从业者,其次是兜售蔗糖的中间人,另外还有一些为外国商人服务的掮客——葡萄牙需要进口大量来自其他国家的商品。

  在丢失了东印度群岛的今天,葡萄牙人唯一拿得出手并且成规模的香料贸易,大概就是胡椒了(此外还有一些从荷兰控制区走私的丁香、肉桂之类的香料,但数量极少)。这些香料既有出口至国外的(事实上葡萄牙胡椒的主要出口成交场所并不在境内),也有很多是国内使用的。

  莫三早就知道,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几乎就是农业封建国家,乡村经济占了主体。每年夏初的时候,由于农村缺乏饲料,必须宰杀掉大批牛羊,而牛羊肉在用盐腌、用烟熏的时候,必须用胡椒来防腐(储存鱼也是同理)。因此,可以说,香料——尤其是相对廉价的胡椒——在此时的欧洲,几乎成了一种生活必需品,而这也是奠定香料贸易巨额利润的重要原因之一。

  里斯本这座城市,就是在香料贸易繁荣时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的。当时这座城市居住着大量来自外地甚至外国的移民(当然现在也是),以至于城市周边的农村产出都无法支持他们。曾经有葡萄牙人讽刺地说道,里斯本的生肉来自英国、白菜来自比斯开湾地区,甚至他们就连鸡蛋一度都要从国外进口,这在莫三看来简直“丧心病狂”。

  当然了,葡萄牙进口的最多的商品仍然是各类工业品,比如武器、服装、家具、纸张、车辆、船只、造船工具、石材、印刷品、皮革等。这些进口商品极大地冲击了葡萄牙原本就极为脆弱的民族工业,以至于到了16、17世纪,他们的工业水平和13世纪时几乎没有任何差别,仍然是铁匠铺、瓦窑、土布纺织、制鞋、做马具、造船等——而更可怕的是,这些仅有的手工业生产还仅仅只能作为各大城镇需求的一种补充,需求的大部分需要从英国、法国、荷兰和德意志部分地区进口,简直令人无语。

  “或许,以后要想办法将东岸商品打进葡萄牙了。现在,每年也就只有阿尔梅达家族进口一些东岸棉布运到里斯本销售,但这里大部分纺织品仍然来自意大利、荷兰和英国,东岸纺织品的份额根本不起眼。”莫三看着外面嘈杂的市场,脑子里却转起了生意经。

  “尊贵的特使先生,我是路易斯.德.瓦斯孔塞卢斯.伊.索萨,来自受人尊敬的卡斯特罗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