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二章 海洋产业 一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部分渔民的收入虽然不低,但在和经济实力更强的渔业商人们讨价还价时,却也很少能够占到上风的,特别是在这些渔业商人之间已经形成默契的情况下就更不可能了。

  果然,没有多久,只见那位船长生气地跺了跺脚,嘴里也在快速嘟囔着什么,或许是抱怨的话语。不过,他并没有拒绝似是给价不足的朱诚东,仍然下令麾下渔夫们把一筐筐的鱼搬过来,打算出售给眼前的这位渔业商人——他们其实没太多的选择,因为即便是粗粗腌制过的鱼也无法长期保存,而鱼一旦变质其贬值程度是惊人的,到时候恐怕就只有最穷的非国民才有可能购买了,船老大担不起这个风险。

  朱诚东谈妥这事后,便得意洋洋地叫来了几个帮闲,让他们租用港务局的轨道平板车将鱼运到自己设在外面的一个货栈内,他会尽快通知经常与自己合作的一些外地分销商赶来,然后将这些鱼用最快速度运到外地卖掉——罗洽县这地方沾了离首都近的光,近十来年基础设施改善较大,不但通了铁路、电报,还修了一等国道(直通首都的国防道路)、二等国道、三等国道加起来七八十公里,因此运输海产品这种注重时效性的商品还是相当方便的。

  当然了,别看这些鱼在罗洽港交易时这么便宜,一旦运到外地,随着距离的延伸,这价格上涨幅度可是很大的,毕竟装桶、运输、销售这些过程都会产生费用,加起来也不便宜的——尤其是运输,1640年的时候,由于加莱等地的运输价格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最后竟然使得到达巴黎的鱼价格上涨了38%,可谓惊人,不过这在道路网四通八达的东方县、罗洽县、梅林县等地似乎还没那么严重。

  此外,鱼的腌制也是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无论是盐城港出产的湖盐,还是从葡属佛得角进口的海盐,其价格都不会很便宜,故有些地方的居民喜欢购买风干的鱼,因为这是他们所能知道的最廉价的一种保存鱼的方式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像朱诚东这类中间商的过手所导致的价格上升,东岸的海产品从渔民手里到达最终消费者餐桌上的时候,一般会过两道手,即大型批发商和乡村分销商,这些人对利润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他们的利润同样也是鱼终端销售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赞帕里尼先生,如何?我早说过你该入伙和我一起干的,要是有你的投资,说不定我就能包下那些大船上的鱼了,比现在小打小闹强多了。”在看着帮闲们将鱼运到不远处货场边租用的仓库(那里有人交割)后,朱诚东走过来,看着赞帕里尼说道“这条船上装了5拉斯特——好吧,换官方说法,20吨——的鱼,花了我一千四百多元钱,我本想再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