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东大旱 一_3482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够不到两万名成年男子一年的口粮啦,可山东有多少百姓?数百万啊!这个鸟朝廷竟然就只拨了这么点救灾钱粮意思意思,那不是逼着人去死嘛!

  更有甚者,当时满清朝廷只免了受灾较轻的登莱二府当年的赋税,以前拖欠的是必须要交;而受灾较重的西四府也只免了顺治十八年以前拖欠的赋税(其实没多少了),但康熙登基以来四年拖欠的赋税是一分钱也不能少,简直是抠门到了极点,由不得不让人愤怒!

  而朝廷的赈济既然是杯水车薪,那么山东西四府的老百姓就无可避免地要面临着饥饿的极大威胁,他们为了谋求生路,只能向邻近的河间府、大名府、广平府、归德府、莱州府一带逃荒——本来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淮安府倒是一个逃荒的好去处,只是如今不提也罢——而逃荒之前,他们为了筹够一路上的粮食,基本上已将耕牛、农具、家什抵押,留做种子的粮食也带在身边供路上食用,可谓已是断绝了短时间内恢复生产的任何可能,这对山东未来数年经济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东岸人此时自然是无暇去管清国境内的所谓生产恢复问题,新官上任的梁向俭此时最紧要任务,就是处理好登莱二府境内东岸辖区百姓的生活问题。虽然去年冬季登莱二府的降水就已经偏少(相比起西四府已经强了不少了),但靠着二十年来断断续续修建的一些蓄水池、水库和灌溉水渠,各县即将开收的夏粮多多少少应该能保住一些收成,冬小麦不至于大面积绝收,这无疑让人很是松了一口大气——历史上登莱二府本来就是“轻灾区”(当然这也是相对的),毕竟地里收成保住了两三成左右,比起“二麦(冬小麦和春小麦)绝收,秋禾更不能播种”的西四府,确实算是轻灾区了。

  不过,饶是登莱二府受灾较轻,但梁向俭却不敢掉以轻心,他一面组织人手四处挑水灌溉田地,争取生产自救,一面开始向相邻的黑水开拓队、南方开拓队求援,让两地尽速筹集一批粮食调往登州,以应对很快就要到来的粮荒。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旱灾会不会持续(事实上1665年下半年登莱二府的旱情大大加重,整个夏季几乎没下什么雨),秋粮的种植会不会受到影响,更何况按照百姓们过往的经验,旱灾之后必有蝗灾,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几乎是致命的。因此梁向俭真的不敢大意,他想尽量多筹集一些粮食储备起来,这些粮食加上百姓自有的部分储粮,撑过今年应该还是有不小可能的,到时候就要看老天给不给面子,今年下半年降不降雨了。

  因此,这会当丁震上尉的“北极星”号轻巡洋舰抵达定海港时,便看到了大概七八艘移民船正在装载稻谷。这些粮食都是储存在鄞县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