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四章 河间 十八_3605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上,比例惊人。

  而从这个略显畸形的地方财政系统收入占比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如今的东岸,各地方政府是如何地依赖土地出让金,说其实“土地财政”都不为过!不过这却也是难免的,谁让如今的中央把大部分税收都攥在自己手里呢,地方政府这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只能从这上面找补,不然县政府干脆解散算了,哪还有钱搞民生建设之类的项目。

  保义县其实算是土地收入较少的,曾经有人核算过诸如西湖县之类的人口稠密的传统农业县份,每年能卖出去二万亩以上的农业用地,且这还是在上头批下来的公地开发指标有限的情况下达到的数字呢,否则可能还要更多。

  一亩地的价格,按照最新规定,是十元。那么二万亩的农业用地,就卖出去了总共二十万元,去掉上缴中央的部分,西湖县还能净得十万元,如果再算上其他林林总总的收入,该县政府一年财政总收入怕不是要破了十五万元!这可是一笔极为惊人的财政收入了,足以亮瞎很多内陆贫困县父母官的双眼,甚至也能让连十万英镑都很难凑出来的英国王室流口水,并不断怀疑自己国家的体制:东岸人怎么能那么轻松地收这么多钱上来,本国的那些阔佬们却不愿意交钱给王室,以至于连海军军费都严重不足,陆军更是只能维持五千人规模的样子,这日子还过个什么劲,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因此,土地财政收入如此疯狂,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对于扩大移民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和冲动,毕竟人一多,他们就有理由向上级政府申请增加公地开荒的指标,而这往往意味着大笔土地出让金的收入。要知道,如果不是本乡本土没有公地分给他们,在故乡长大的二代国民们又有几个愿意去那些蛮荒原始的边疆地带拓荒呢?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啦!

  保义县三个乡镇的六千五百多居民,大概有两千人是从国内成熟地带各县移居过来的二代青年,基本都是当地公地指标不够,且要优先分配给新来的移民,因此很多人等不及之下就报名前往各新占地区拓荒,以获得一份能够令自己安家立业的本钱,这在很多传统明人家庭出身的青年中尤为受看重。

  更何况,如今本土政务院为了支援河间地区的开发,给予了保义等直辖县——因为巴拉那河的关键地位,沿河的诸多县份均由中央直管,至此归属政务院直辖的县已达九个,分别是东方、罗洽、青岛、越溪、铁岭、梅洛、成山、盐城和保义——非常多的公地开发指标,甚至就连土地林场河湖租赁的审批也一律从速,且租金低廉三分之二以上,为的就是通过政策的调控,吸引更多的人员和资金涌入这些新开发的地区,加速当地经济的发展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