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九章 基础工业的进步 一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配比和加工上的奥妙,说穿了一文不值,因为东岸人也是在不断的试错之下才偶然发现的,且至今仍未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过已经有人在用显微镜观察这种金属的表面了,只可惜因为放大倍数过低,没看出什么名堂来,金相学在东岸仍然没有起步——不过若是没人提醒,外人恐怕也只能在撞大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搞出这种低成本的黄铜出来,但这种几率无疑是很低的,而且也未必有人会傻乎乎地投入巨额资金不断进行试错、研发新产品,要知道这些项目在东岸可都是有专门拨款的,另外强全胜时代建立的“科学春天”项目基金也会适当投入一部分,不然怎么可能在基础材料方面不断取得成果呢?

  而说到在基础材料和工艺方面取得的进步,

  这些年来东岸除了镀锡薄板、廉价黄铜之外,也对一种全新的金属——被自然科学研究院命名为“镍”的金属——有了一定的认识。因为自然院的研究人员在做实验时,发现在铜里加入镍这种全新的元素时会使得合金色泽发白,与银极为相似。以至于一度他们以为制造出了真正的白银,不过能量守恒定律告诉他们,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最后的结论是这是一种全新的合金,疑似中国南方生产的一种白铜,那么姑且也称之为白铜。

  而自从通过不断的配比试验搞出白铜后,自然院的研究人员又“犯了老毛病”,他们拿着上级拨下来的专门资金,开始乐此不疲地玩起了往白铜里添加其他诸如铁、锰、锌、锡等元素,试图整出一些新的玩意儿出来。只可惜他们整出来的各种奇奇怪怪的合金金属,至今也没有发现某种有重大商业推广价值的东西,或许那种疑似中国白铜的东西可以用来打制一些铜器,但其他的目前还没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白铜与白银看起来比较相似,因此国家贵金属管理总局已在考虑是否申请将这种合金纳入管制之中,以免被人拿去铸造银元降低东岸货币的信誉度。当然他们可能有些杞人忧天了,因为这种合金金属至今尚无大规模生产的记录,有的只是自然院实验室部分技术人员的“自嗨”小规模生产,成本贵得惊人,谁要是拿去铸币可真是傻了,毕竟天然的铜镍合金也不容易找呢。

  好了,让我们再将目光转到“东岸人”号三甲板战列舰上。话说自从工程技术研究院的人搞出含锌量40%的黄铜之后,铁岭特钢厂立刻便接到了与其合作,进行小规模试生产的行政命令。该厂反应也很快,在最短的时间内制造了一些冶炼这种黄铜合金用的坩埚,然后铸造了两整块铜合金锭。

  随后,这种铜锭被用平板轨道车运往了就在旁边的西部轧钢厂——原西部锻压厂、轧钢厂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