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二章 财计 四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税务部内,实际主持工作的副部长黄汉华正与自己的心腹部下、担任税务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的孔大辉商谈着。

  “老孔啊,眼看国家用度连年激增,现在分税制改革后中央的财源又少了,你觉得今年这财政该怎么开支?”黄汉华将手里的烟蒂掐灭,起身走到窗户前,看着窗外宁静湛蓝的海湾,内心里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中央地方的分税制改革已经执行了好几年了。现在的趋势是,地方的财政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因此他们有相对充足的资金来搞教育和卫生的普及,同时大兴土木完成各种楼堂馆所、公路铁路、运河码头及防洪水利设施。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很强的投资地方小国营企业的冲动,比如小砖窑场、小水泥厂、小石灰厂、小食品厂、宾馆驿站、小机械厂、小纺织厂等等,真是一朝有钱便使劲洒,那豪情壮志就别提了。

  以如今税务部所在地青岛县为例,该县去年就扩建了码头及船舶修理厂,同时还拿出大笔安置费吸引大鱼河海军造船厂搬迁过来(东方县当地已不太适应这家大型造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更别提他们满世界招收金融、外语、贸易、物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过来工作了,为此不惜给出了从数百元到一千多元不等的安家费,可见其豪富程度。

  可就在分税制改革以前,青岛县还得将大笔税收上缴给中央,由政务院来统一安排支出,自己手头的活钱有限,也就只能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连修建城市轻轨系统支线的资金都得通过发行地方债的形式来展开,两者相比不啻一个天一个地。

  中央之所以如此安排,主要还是考虑到随着地盘、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央已经没有那种细致入微、面面俱到的管控能力,因此不如果断放权给地方,将资金交由他们支配,这样似乎更能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杜绝浪费,建设好地方。

  当然这种模式也不是没有弊病。事实上反对他的人就指责这种模式会削弱中央政府的财力,导致他们没法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来平衡地区间的发展。你想啊,当国内超过六成的财政收入都被地方拿走后,富的地方自然有大把的资金搞建设,巩固优势,穷的地方就只能干瞪眼,修一些地方性质的三等国道、二等国道还要寻求银行贷款,苦逼不苦逼?

  像巴西高原上那一票县份的干部们就经常抱怨,地方政府穷得叮当响(部分地区卖地收入甚至占了财政大头),中央投资又紧着潘帕平原和河间地区,这难道是放弃他们,让他们上百万百姓自生自灭的节奏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多年来国家持之以恒推行的移民实边政策还有什么意义呢?难不成潘帕平原是边地,巴西高原就不是边地了吗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