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九章 中央谷地 二十四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可以暂时不用考虑,那里取水太难了,但那些铜矿、煤矿产区的开发却不能放弃,这些工业活动也都是需要水的,没有地下水确实很困难。”一位满脸青春痘的男生附和道。

  “小林,你说得很不错。对于那些矿产区的开发,实际上地质部、煤炭部也很关心,并派遣联合探险队对其进行过多次探查。你们的两位师兄也有幸与会,回来后和我谈了谈那边的具体情况,总体而言还比较乐观。”王志杰回应道:“那里有大量的潜水层,如果我们正式夺取了那片土地,并拥有足够的设备的话,抽取地下水并不是问题。”

  所谓潜水层,其实就是水向土层渗透,然后遇到各种透水、不透水的土层、岩石层,部分水被滞留后,部分水继续下渗,直到遇到完全不透水的石层,然后深藏地下。毫无疑问,这些水都是好水,非常清洁,因为经历了在土层中长时间的过滤。

  陆军部、地质部、煤炭部在过去五年间,就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探险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央谷地的北段。他们发现,在那些看起来有点干燥的土地下方,往往存在着大量潜水层。这些深层好水浮在不透水的岩石凹层上方,数量很大。在夏秋降水较多的季节时,因为大量雨水从临近地区汇流过来的缘故,潜水水位上涨很快。地址部的人当时依靠简陋的装备打了一口小井,结果发现井水水位比去年春天同一地区的另一口水井高了很多,且基本上都是好水,这令他们十分欣喜。

  另外多说一句,因为在丘布特河、芦荡河、宝兴河等干旱地区多年经营的关系,东岸人现在对于野外找水、打井基本上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熟经验,对地下水的分布、构成及流动方式有了系统的理论指导,比起西班牙人不知道强了多少。

  比如,去年发表在内部受控刊物上的自流井理论,就是系统研究了古代人民发现的一些现象,以及现代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成果后的集大成者。这个理论指出集聚在垫层和盖层(不透水岩层)间的地下水,因为聚水的不透水岩层在某个地方露出地面,而有水自动溢出,形成自流井洼地。

  这篇论文一出,立刻得到了地质、农业、工业及军队系统的称赞。他们在外找水时,从此脱离了靠经验碰运气的原始法子,从此有了理论指导,可以更有效率、更精准地找水。该理论的第一项实际应用是在吉布提管委会的内陆山区,当地驻军仔细研究了底层情况,大致确定了一处地下潜水的富集地,然后通过打破岩层的方式钻井取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虽然也有人指责这些人都是不知道多少年积攒下来的,有如今的规模非常不容易,东岸人的肆意开采可能会令其慢慢枯竭,可在人畜饮水都有限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