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十二章 潘帕 三十七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海)、大鱼河纺织厂(迁往明福)、大鱼河兵工厂(迁往新曹)等等,这座城市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败下去,可能是全国唯一人口在慢慢减少的城市了吧。但不管怎样,事情正在发生,当地政府和人民要慢慢加深认识,他们家乡无论是环境还是区位都没有太多的优势,是注定留不下这些优质企业的其实现在还不是东方县最悲惨的时候呢,想象一下,当首都各部门全数搬离前往洛阳府之后,当地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场景?

  朴世堂一行人仔细参观了正在调试机器设备的大鱼河纺织厂新厂区,对此啧啧称奇。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纺织企业自然不是朝鲜那些手工作坊可比的,他们生产棉布的效率不知道比朝鲜人高了多少倍,简直就是亮瞎了他们的眼睛。而且东岸人生产的棉布似乎也远比朝鲜本地产的土布更柔软、白皙,样式也更多,相信若不是距离遥远且朝鲜农民闲时纺织不计算时间成本的话,东岸棉布早就彻底攻陷朝鲜纺织品市场了吧其实通过釜山、元山等口岸进入朝鲜的宁波布数量已经不少了,好在朝鲜农民的生产成本实在够低,使得其市场没有被大规模侵占,但他们的这种坚持,究竟能持续多长时间呢?

  “这是利用废旧布料的打棉机,它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浪费……这是最新款的自动喂毛机,可以减少人工的使用,降低成本……喂毛机上面的是新式搓条机,它的出现取代了老式的粗纱机,效率大大提升……这是旋转式盖板梳棉机,它的存在,使得大量短纤维得以利用,对于整个工业的促进作用巨大……这是帽锭机和环锭机,代替了以往的低速翼锭细纱机……”随着工作人员一一介绍,朴世堂等人的嘴巴是越长越大。他们从未想到,东岸人可以将纺纱织布变成一种艺术,那流畅、快速的生产节奏,高效到冷库的生产效率,以及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低生产成本,每一样似乎都在嘲笑传统的农耕社会的纺织手工业。

  朴世堂估摸着,天祖国的这些纺织机器多半还没被引进到宁波。不然的话,定海纺织厂全力开动起来,生产出大量价格低到令人发指程度的棉布的话,以朝鲜如今的进口关税水平(东岸人指定的),本土棉布要丧失多少市场份额?简直不敢想象!

  不过在看了这些新式纺织机器后,朴世堂等人心思也活了。他们互相对了几次眼神,都明白对方的意思,那就是想办法从天祖国这里采购一些纺织设备带回去哪怕是技术水平低个两代的都不要紧发展朝鲜自己的机器纺织业。纺织机器的数量不用多,一套就可以了,另外再采买一些易损的零部件,基本上就齐活了。唯一可虑的,大概就是朝鲜自己的棉花产量不大,还得想办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