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章 花车巡游 五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所必须的素质,也是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我希望大家都能朝这个方向努力。”

  说实话,邵耀光的这个期望实在有些高了。在东岸共和国,固然有企业家具备上述素质,并把企业经营得很好,成为耀眼的明星,地方政府官员的座上宾。但绝大多数的企业家,天资并不出色,更多靠的是勤奋、耐心和细致,一点一滴地把企业做大。

  以铁路这个行业为例,曾经有人因为发明了高效、可靠的新型钢质减震器而快速崛起,此君也颇有经营头脑,很快就成为铁路系统的独家供应商,一时间风头无二,企业也从原来区区七八个人而一跃成为雇佣了三百名工人的大型企业。这种情况,其实就是邵耀光刚才所说的“拥有敏锐的眼光”,发现原本的减震器不够好,然后还有“专业的知识”,知道该如何进行研发,最后还有“管理上的创新”,通过合伙人制度迅速把企业做大做强。这样的企业家素质,确实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兼而有之。

  东岸绝大多数企业家,同样以铁路系统为例,绝大多数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服务于事先规定的特定用途,即他们按照客户的需求生产规格一定的定制商品,说穿了就是供应商。他们满足于招募工人,将金属、木材、皮革等原料聚到一起,加工成各种零部件,赚取固定的利润。创新的部分基本没有——好吧,如何降低成本,更好地压榨工人也算管理创新——但这种企业也是存在积极意义的,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可以缴纳税收,可以创造财富,虽然不如前者那么光芒四射。

  所以说,邵耀光这个要求还是挺高的,那是杰出企业家的要求,而不是普通企业家。但作为国家领导人,对企业家这么要求,其实也无可厚非。希望你们达到这个程度嘛,做不到没关系,尽量努力就行了。企业,是东岸这个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石,是财富的主要生产者,是社会关系的重要构建者,其掌舵者自然不能要求太低了。

  东岸政府也曾经组织过很多次的企业家培训,即对各地有代表性的企业的领导人进行摸底调查,然后帮助他们开拓眼界,增加专业知识储备,对企业管理甚至是接班人的培养提出意见,总之帮助还是很大的。这个时候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出上层对这些底层崛起的企业家的矛盾态度,一方面不希望你搞得太出色,担心你搞得太好了,分去他们的蛋糕,一方面又担心你经营得不像话,一直原地打圈圈,没法做大做强,为国家创造不了更多的财富,总之还是挺精分的。

  不过说到这个企业接班人的问题,东岸立国六十年,差不多也到了集中爆发的程度。很多东岸的私人公司,如今已经传承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