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一章 新青岛,新生活(二)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午两点。迟来的午餐终于被一些民夫们用重型货运马车拉了过来。经过本地官员们的一番磋商,大家临时从仓库内取出了一些如牛羊肉、兽脂、咸鱼、蔬菜之类的库存紧俏商品,来给新来的移民们加餐,就当做是接风礼了。

  高粱米饭、蒸咸鱼、大锅炖肉,美味的午餐吃得大家直流口水。不光新来的移民吃得很欢,即便是已在此地住了一年多的这些老移民们,也都甩开腮帮子大口嚼吃了起来,这种美味平时可不多见,逮着一次就跟过年差不多。

  裴钦穿着一身土黄色的军服,坐在博览会馆外临时搭建的活动木板房内吃饭。他的军帽挂在身后的衣架上,指挥刀等都放在手边。他刚把面前属于自己的一份午餐吃掉,吃完后又给自己点了个烟斗,美美地抽了起来。他现在烟瘾颇大,刚才一下船觑到岸边有个卖东西的小店,便跑过去买了一袋烟丝:非常便宜,才四角钱一包,在远东根本买不到。买完烟丝后,他想了想,又从柜台上买了瓶红酒。

  当时商店的售货员拿着裴钦递过来的几枚银币看了半天,愣在那里嗫嚅着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这三枚银币非常怪异,正面和东岸本土流通的银元样式几乎一模一样——除了下部写着“大泊造币所”这几个字样以外。但是银币的反面图案则大不一样,比如:那枚一元面值的银币,反面的图案居然是一条鱼(大马哈鱼),二元面值的则是一头熊(棕熊),而五元面值的似乎是一头体型硕大的鹿(驼鹿),这种银币店员还真没见过,因此愣在那里迟疑着不敢收,看样子似乎还想和裴钦一起讨论一下这是哪一国的货币,汇率如何,实在不行的话还得过秤称一下重量、验一下成色。

  好在店长比较见多识广,他曾经在首都进修过,当时国家贵金属管理总局给他们培训的海大富海处长曾经说过,财政部已经授权海外的新华港和大泊港各设立了一个造币所,将当地进行贸易所得的金银条及外币就地熔铸、冲压成东岸银币。银币的成色、大小、重量甚至形状都与本土银元基本一致,就是图案不一样而已。

  其中大泊造币所的银币如上所述,新华造币所的银币反面图案分别为驼峰牛、金枪鱼和猴面包树。本土版式的银元及纸币流通东岸本土及南非河中地区,新华造币所版式的银元流通新华夏岛,大泊造币所版式的银元流通黑水地区及澳洲。

  裴钦是原挺身队第二大队副大队长,在远东服役多年,此番来东岸本土身上带的自然都是大泊版式的银元了,也难怪店员不认识。店长经仔细辨别后,又闻悉他们是从远东支援回本土的军人,因此立刻肃然起敬,然后在自己的权限内给裴钦所买的商品打了个九五折——这是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